大学生敬畏意识的培育探究
2017-08-17张艳杰
张艳杰
摘 要:敬畏是中华民族浩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个人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敬畏之心,那必将给自己和社会甚至国家带来灾难。当代大学生敬畏意识缺失现象较为突出,培育大学生敬畏意识的任务必要而紧迫。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12
“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人们所重视,无论是个人对国家的敬重、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还是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的尊重,又或者是对待事物的严谨、严肃和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这对我们大学生个人来说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论语》的“敬”
记录孔子言论的经典之作《论语》对“敬”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诠释。孔子的畏“天命”“大人”和圣人的言论“三畏说”,强调人们应当做到上畏天道自然、下敬个人言论,这是一种大敬。“畏”虽然有害怕之意,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庄严肃穆。孔子的学生樊迟有一天问孔子何为“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夫子認为,处事严肃认真,恭敬忠诚就可做到仁,哪怕是对待蛮夷之邦也应做到这一点。孔子这里所说的“敬”,即强调“庄严肃穆”之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忠于职守。
二、当前大学生敬畏意识的状况
随着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敬畏意识格外淡薄,无论是从法律规则上还是基本公德以及个人方面来说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应当加以重视。
(1)大学生法律敬畏意识淡薄。在我们大力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尽管国家已经将考试作弊纳入法律条文,但有些学生依然是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不顾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是我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一个国家有序发展的保障,因此,我们应当做到心中有法律,行为遵法律,敬畏权威,敬畏法律。只有做到了敬畏法律,才能更好地依法治国、依法维权,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2)大学生公德敬畏意识淡薄。我们正处于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公德和涵养正在慢慢缺失。交通规则的无视、生存资源的浪费、不尊敬师长等,这些都时刻提示着我们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缺乏道德精神,就会导致社会成员精神匮乏,从而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
(3)大学生生命敬畏意识淡薄。现代社会是强调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都没有做好。每年大学生群体中因轻视自己生命而自杀的案例有许多,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不负责,对生命缺乏基本应有的尊重,对本人、对家庭乃至社会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只有拥有了生命,我们才具有为社会为人类事业奉献的可能性,才能够创造出价值,因此,大学生应当珍视自己的生命与价值,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我们的教育也应当给予大学生敬畏生命的指导,发挥生命应有的价值与光芒。
三、培育大学生敬畏意识
鉴于当前大学生敬畏意识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就必然要格外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的多元化、中华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等都是造成当前大学生敬畏意识缺乏的原因。因此,我们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敬畏意识。
(1)培育大学生敬畏意识要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来培育大学生的敬畏情感,促使其形成敬畏法律、敬畏规则的意识。
(2)培育大学生敬畏意识要开展教育活动。敬畏意识的培养也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教育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是最直观的,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多多开展实践、理论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转变,自觉树立起敬畏意识,才能真正形成敬畏感,形成一种尊师重道、敬畏规则、崇尚生命的价值观念。
培育大学生敬畏意识要正确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大学生应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精神与内涵,自觉培育敬畏意识。
参考文献:
[1]朱金瑞.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1.
[2]杨泽波.再论儒学何以具有宗教作用谈起[J].文史哲,2008(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