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窝里横”宝宝
2017-08-17流萤
流萤
“四步走”
让女儿不再“窝里横”
女儿番茄两岁多的时候,我因为工作忙,把她交给爷爷奶奶带。刚开始,一切正常。谁知,几个月后的一天,我刚进门就听到孩子号啕大哭。进屋一看,番茄正拿着玩具往奶奶身上砸。奶奶去哄,却被她逮个正着,她紧揪着奶奶的头发不放。我赶紧把番茄抱过来,为转移注意力,我带她到楼下转转。出门后,番茄立马变了一个人,紧贴在我身边,不敢说也不敢动,整个一个小绵羊。隔壁的扬扬妈一个劲地夸番茄“听话”“乖”。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多次。这一里一外两个样,搞得我心烦意乱。不行,一定要想办法让番茄变得又有礼貌又勇敢大方。于是,我开始了拯救“窝里横”行动。
第一步,我跟老公商量,把番茄从爷爷奶奶家接回来,让她脱离溺爱的环境。通过我老公和孩子奶奶的“深度访谈”,孩子奶奶终于同意我们把孩子接回家了。
第二步,要让番茄学会有礼貌。无论是对爷爷奶奶,还是对别人,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
以前,番茄只要使个眼神或者说一两个字,我马上就能明白她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然后心领神会地拿给她。但现在,我一定要让番茄把自己的想法有礼貌地说出来,然后才满足她。比如,番茄想听睡前故事,以前她用手一指,我马上就会给她拿她要的故事书。现在,我改变方式了。当她按惯例用小手一指的时候,我假装不明白地说:“番茄,你要哪本书?”“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番茄大声嚷嚷。“哎哟,妈妈的耳朵出毛病了,听不清楚。”番茄急了,更大声地嚷嚷:“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我摇摇头,“妈妈听不见呀!”番茄嚷累了,带着哭腔小声说:“妈妈,我要格林童话。”“哦,这次妈妈听见了,你要格林童话啊。”番茄瞪大眼睛,“妈妈,您听见啦?”“是呀,妈妈的耳朵出毛病了,只有有礼貌地轻声说话才能聽见。妈妈可喜欢番茄有礼貌啦!”番茄马上有礼貌地重复说:“妈妈,请你帮我拿格林童话,好吗?”看看,番茄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第二天下午番茄要吃苹果,我说:“你去请爸爸帮你削皮吧。”宝贝二话不说,拿着苹果跑到爸爸面前:“爸爸,请你帮我削皮,好吗?”我老公眉开眼笑。不光是我老公,番茄变礼貌后,爷爷奶奶也更疼爱她了。
在家练得差不多后,我琢磨着要实施第三步:到外面去。
一天,我在家包饺子,面和好了,馅拌上了,忽然发现没有葱了。看到旁边的番茄,我冒出一个念头:让她去借!我马上在脑海里甄别人选,完全陌生的不行,番茄不会去;太熟悉的也不好,番茄不害怕,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想了一会儿,我决定让番茄去问扬扬妈借。因为扬扬妈对番茄来说,既不陌生也不很熟悉,而且扬扬妈很喜欢她,这样番茄就不会受到打击。于是,我对番茄说:“番茄,你去扬扬家,帮妈妈借两根葱来,好吗?”“好!”番茄不一会儿就把葱借来了。因为紧张,她的小脸涨得通红。我热烈地给了她一个拥抱。“番茄能帮妈妈干活了,真了不起!”番茄高兴地说:“扬扬妈也夸我能干呢!”
吃饭时,我把番茄借葱的事添油加醋地讲给她爸爸听,番茄喜滋滋地吃着饺子,说:“妈妈,您买了葱,我帮您还吧!”我和老公对望一眼,开心地笑起来。
在熟悉的环境里,番茄练习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开始走第四步:向陌生人进军。
我带番茄去小朋友爱玩的“翻斗乐”游乐场里玩。这次,我只给番茄买了票,没买自己的票。我说:“番茄,今天妈妈有事,不能陪你。你看里面那么多的小朋友,你去跟他们一块儿玩吧。”番茄立马傻眼了,看看我,又看看里面的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售票员一看,想伸手拉番茄进去,但番茄把手藏在背后。我鼓励她:“番茄自己能玩,对吧?”番茄还是不动,磨蹭着,希望我改变主意。我一看这架势,有点生气,转身走了。
看我走了,番茄只好自己进去了。我到附近的书店转了转,半小时后回来,以为番茄已经玩上了呢,谁知,我发现她正躲在一根大柱子后头哭呢。我赶紧把她叫过来问她哭什么?她说:“我不认识那些小朋友,他们都不跟我玩。”这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太急切了,如果我一味地要求她、批评她,她只会更加胆怯。于是,我说:“这样吧,你进去找找看,说不定有和你一样也是自己来的小朋友,正等着你和他一起玩呢。”番茄擦干眼泪,半信半疑地走了进去。七八分钟后,她牵着一个小朋友出来,兴奋地对我嚷嚷:“妈妈妈妈,我找到他了,他也是自己一个人来的!”
经历过这件事之后,番茄的胆子渐渐大起来。有时候,我们一家在外吃饭,番茄看见旁边有小朋友,就会主动跟对方的家长说:“阿姨,我能跟小弟弟玩一会儿吗?”对方看番茄这么有礼貌,也都非常乐意让孩子们一起玩。
番茄4岁生日那天,我特意带她参加了麦当劳的开心生日会,20多个陌生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吃点心。击鼓传花时,花一下子传到了番茄手里,麦当劳姐姐拉着番茄要她表演节目。当着这么多的陌生人,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不敢看,只听番茄稚嫩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随后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我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窝里横”
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
回想番茄的成长历程,我领悟到:“窝里横”的孩子,多半生活在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特别是隔代抚养,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些家长怕孩子受欺侮或出事,不许孩子出门或者吓唬孩子说外头有坏人,孩子自然胆小起来。为让孩子在家安心玩耍,家长千方百计地顺着孩子,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孩子称王称霸的习惯。
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出家门,往往会先搬出家里的作风指使别人,但别人可不吃这一套。此时,孩子不但指挥不动别人,还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经过几次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孩子只好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孩子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总要有所发泄,宣泄口便会转向家里,以自己在家里更加横行霸道来补偿,以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一旦要求不被满足,孩子甚至会对父母施加暴力,许多悲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由家长自己酿成的。
“窝里横”的孩子,缺乏与外界的碰撞,离开“窝”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当他处于陌生环境时,不知怎么处理,只会躲在大人身后。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小朋友一块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照顾一个孩子,于是孩子越发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此下去,孩子的交际能力便提高不了。从心理学上说,这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的表现。
怎样改变
“窝里横”孩子
第一,家庭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宽严相济,让孩子在家庭中成为受教育者和普通成员。
第二,家长要教会孩子懂礼貌,守规矩。只有充分尊重别人的权利,你的权利才会得到尊重。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生活才会井然有序。
第三,家长要立即停止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再为孩子做这做那。对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孩子尝试着去做,假如孩子取得了一点进步,要及时夸奖他;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不要责备。这个阶段,家长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的目标,尽量不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因为一旦孩子产生挫折感,就会失落、自卑,更加害怕与社会与陌生人接触。同时,不要拿孩子和别的宝宝相比,而让今天的他和昨天的他相比。
第四,任何人的勇气与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都是自身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让孩子多接触同龄小朋友。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只要没有危险,家长最好不要干涉,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第五,家长要有耐心。孩子由胆怯变大方需要一个过程,而自信是在一点一滴的成功经验中逐渐产生的。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