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艺术思潮》“身份”的解读

2017-08-17王晓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身份艺术家

王晓萍

摘 要:尽管身份一直是艺术创作和阐释中的一个隐含要素,然而将身份作为高度理论化、且常常是政治化的艺术主题而加以利用还是最近的事情。身份作为要素隐含在艺术作品中,而它的流动性以及偶然性使人们对集团的身份产生质疑和挑战。

关键词:艺术思潮;身份;艺术家

中图分类号:J20;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31-01

身份,在艺术创作和表现中一直是一种潜在表现要素,蕴含在艺术作品中。但是将身份高度理论化,作为一个话题来进行讨论,并作为具有政治化色彩的艺术主题加以利用还是最近才开始的艺术行为。因为当代艺术家将身份作为独立问题进行思考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在过去是十分罕见的。随之而来的,身份的研究具有何种意义也引发了大量争论。诚然身体承载着很多身份的标志(肤色、毛发、姿势、姿态、服装等),但是身份同时也通过符号、语言、物体和环境等在内,以其他途径得以表现。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表现,也可以与修辞性的意象一起使用。

即使是个人或者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上,一件艺术品所传达的内容、形式感、属性以及题材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观众的身份特征。虽然历史上艺术和身份间的联系始终存在,然而艺术家理解、创建自身身份的方式却屡屡变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变革,深刻的社会、政治、科学的变化,激发了人们理解自身的方式。1776年美国独立运动的开始,使人们围绕着自决权的开始了一系列斗争进而产生了新的民主秩序,在这个环境下,个人开始觉悟到自己是其自由意志的支配者。在这个正在变革的社会结构内的艺术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一种新的国际意识的正在萌芽,未知的新认知使人对作为人的意义产生了全新的理解,这些理解在对人类刻画中以“身份”的内涵得以体现。

二战结束后,身份亦然成为欧洲艺术活动的中心。对于战后艺术家而言,身份意味着个体的身份。到了20世纪晚期,对于一种和谐统一、空前的内在自我信任以及个人认为有能力脱离社会创造独立行动的行为都受到了严重质疑。批判思想家对过于强调身份的唯一性深感怀疑,反而重点讨论人是如何被外在强大力量所影响的,这与独立个体身份的关注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如今的西方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使用身份这一词时,通常指的是社会的一种文化身份。在西方一书中,被强调的“身份”范畴还是常常落到性别、种族、民族和性取向中。

凯里·詹姆斯·马歇尔是一位在当代艺术肖像画中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他通过正式严谨的绘画,带有种族色彩的绘画来挑战非裔美国人的边缘化。其绘画作品以“明显的强调黑色”为表现形式,以黑色肤色的人为表现对象,以个人成长经历、美国历史、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和艺术史为内容,从而向观画者传达出自己的身份。

在西方艺术史中,大部分的绘画都以白人形象为主题,而马歇尔的绘画在绘制人物肌肤时,一滴白色颜料都不用。他的配方永远是三种色调的黑:碳黑、玛斯黑(Mars Black)和象牙黑,偶尔会使用黄色或蓝色的阴影去修饰黑色的主体。“黑色在作品中是没商量的,”马歇尔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说道,“黑色很明确,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这些黑色也表明着黑色可能存在的复杂性、深度和丰富感。”马歇尔笔下的人物,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表现庄严沉着、果敢严肃,并时常带着雕刻般的发型、时髦的着装、戏剧化的衣饰和潇洒的色彩。这些绘画填补了艺术史中,黑人艺术家和黑人主题的缺失,并为黑人艺术家提供了难得的展演机会,得以用独特的语言描述属于整个种族的形象。

同时身份也可以因他人的存在而得到提升。不过,在通过跨文化领域边缘性交流中,身份可能会变得具有流动性同时会有偶然性;这意味着对于某一种文化中心来说看起来是边缘性的东西,也可能会在不被注意时跨越身份的边界线,成为边缘区域的中心,对主体文化产生不被预知的影响。因此,一个群体或者说一种文化身份的主体归属要与经历跨边界的边缘性观念进行不断斗争以获得控制权,这说明跨边界交流可能会对群体本身内部的集体身份产生挑战和质疑。

现如今,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跨文化传播速度愈加增强,文化类别个更是丰富多彩。这就使得体的对自我和身份意义认识与研究带来了冲击甚至是困惑。西方的意识思潮是个人主义价值提出,他们认为个人应该专注自我、强调和显示个人的独特之处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地位。因為在跨文化交流的流动性不可预知性过程中,如果双方不具备敏觉的和理解包容他方的能力,那么强调自我身份与他人身份之间的差异就容易引发误解。为了展现和保护一个独特的身份,个人可能会把自己包裹起来形成一个茧,或者建起高墙完全排斥别人,使得别人无法进入。

相反,东方尤以中国为例,是在儒家、道家的思想的影响下进行个体的身份活动的。道家提倡相互容纳、和谐共生,同时关注自我和他人的差异性与共性,在不同中寻求相同,在相同中寻找个性,这一理念可为身份的交流做出引导。相互之间的身份都是真实可靠的,然后两个身份在“道”之中基于创造力和敏觉力、通过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的方式合而为一。道家对待自我和身份的方式不仅避免了西方个人主义的疏漏,在不会过于强调自我和个人身份的同,摆脱了儒家教义中潜在的对自我的压制。

猜你喜欢

身份艺术家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