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江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与思考

2017-08-17于艳欣

魅力中国 2017年18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于艳欣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促进县域经济步入快车道,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用市场化的思路谋划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近些年来,牡丹江致力于发展县域经济,围绕加快“五城建设”,坚持“四化并举”,强力推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全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后劲足。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牡丹江地区的县域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显著差距,因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已经成为牡丹江市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牡丹江上下深入落实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积极化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全国、全省经济弱势复苏的不利影响,全力推进“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三大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国民经济在2013年稳中有进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首季良好开局。2015年一季度省反馈的6项指标中,有5项超过全省平均增速,有4项指标全省居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1.1亿元(含绥芬河),同比增长13.3%,总量在全省位列第三;扣除绥芬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4.5%,对全市GDP的贡献1.3%,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二、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近几年,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都迈上了新台阶,但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第一产业独大,二、三产业弱小,农业产业化滞后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部分县域还是第一产业在起绝对支撑作用。农业作为零税收、大补贴和比较效益低的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农业大县和财政穷县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二)外贸结构不尽合理

牡丹江外贸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出口产业对资源、环境影响大,对进口能源依赖程度高,外貿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一是对外经贸合作层次和水平不高。牡丹江地区对外经贸合作以贸易为主,对外贸易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体,目前,较低层次的外贸结构已成为牡丹江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二是对外经贸整体拉动作用不大。牡丹江地区进出口加工发展缓慢,产品与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外贸出口缺少产业支撑,对俄贸易始终处于“买全国、卖全国”的低级状态。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口岸与中心城市及内陆县(市)经济关联度不高,区域经济分工不够明确,定位不尽合理。四是内贸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内贸业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资源分散,集中度低,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与管理力度不足,建设布局不够合理。

(三)资金制约仍然突出

牡丹江的经济发展主要问题集中在资金上,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已经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提出了金融强市的战略,所以牡丹江大力引进金融人才发展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担保、典当、小额贷款等融资性公司,但由于本地区大部分资金需求者为中小企业,没有创新的融资理念和机构,很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目前牡丹江地区对于金融创新及监管的高端金融人才欠缺,对于已发展的担保、典当、小额贷款等融资性公司也缺乏专业的管理及操作人员。牡丹江的部分优秀人才通过外地求学、高薪聘用等形式流入中心城市,致使牡丹江发展过程中受人才的制约较严重。

三、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带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树立“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观念,与自己比、与过去比。我们是发展很快,但横向来比,我们落后了,而且差距很大。特别是对于牡丹江地区来说,不是发展不发展,而是必须跨越式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摒弃一切不适合市场规律的东西,改革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和旧的工作方式,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二)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巩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以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为核心,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现代农业新优势。

1.要壮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沿江农业产业带,打造食用菌、蔬菜、优质米、白瓜籽、肉牛、生猪产业板块,形成“一带六区”特色产业格局。

2.要做大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走“龙头+基地+农户”之路,让龙头企业成为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桥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在优质米和食用菌产业实施集体商标冠名,打造著名、驰名品牌。

(三)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

进一步明晰新一轮追赶跨越的发展路径,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大势的现实选择,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四化并举”,着力为“五城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1.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工业裂变升级,打造新型工业化体系,力争2030年前后,与全国同步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要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要促升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入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要扩规模,抓大、壮小、扶微同步推进;要转方式,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2.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以建设“区域中心较大城市”为目标,加快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到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63%,城镇统筹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要正确认识城镇化,打破二元结构,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步发展;要借势借力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市核心作用;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增强城镇化发展的“拉力”和“推力”。

四、结束语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能够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而农村城镇化通过加快农业化进程,提高县域消费水平,反过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倩,敖丽红. 辽宁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2(65)

[2]屈仁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4(64)

[3]王小华. 县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层差异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2014(65)

[4]高波,李祥,王猛.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长三角县域房地产业发展为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37)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