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媒炒作“中印边界又起冲突”

2017-08-17汪淼王天

环球时报 2017-08-17
关键词:洞朗不丹印媒

本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汪淼 本报记者 王天迷

“中印边界又起冲突”,印度媒体16日疯传中国和印度军人15日在中印边境拉达克地区发生新对峙事件,双方互扔石块,两边都有人受轻伤。印媒报道的消息都源自不具名的“印度政府消息人士”。16日,在回应关于“中印拉达克冲突”的相关提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不了解相关具体情况。她说,中国边防部队一贯致力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一直在实控线中方一侧巡逻执勤。中方敦促印方恪守两国间有关协议协定,切实遵守1959年实控线,切实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印度报业托拉斯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15日上午,大约15名中国军人在拉达克地区班公湖湖岸地区两度进入印方领土。中印士兵都举标语,称他们所在的地方为己方领土,“印军多次发出警告,中国士兵拒绝后撤”,印军还组成人链阻拦,随后双方互掷石块。印媒称,双方都未动用武器,在双方退回到各自原有的位置后对峙结束。16日下午,“匿名印度国防部人士”又对法新社透露了相似的消息。

许多印媒以一种“胜利者”的口吻进行报道。《今日印度》网站宣称,印度“挫败了中国入侵印拉达克领土的图谋”。印度报业托拉斯则称,中国军人早前频繁在班公湖沿岸巡逻。现在,驻地印军配备了从美国买来的高速阻拦艇后,与中国军人的装备“一样好”。

《今日印度》网站16日称,该网获得的印度军事情报指挥部对班公湖冲突事件的早期评测认为,这“可能是中方故意以非致命方式挑起紧张”,与中印目前在洞朗的对峙有关。这一事件“非同寻常”地使用了“武力”,“看起来像是故意设计的”。评测还称,双方在班公湖附近的边界未划定,印中军队在班公湖地区相遇经常发生,但使用“武力”尚属首次,此前发生的最严重事件包括扇耳光和推搡。不过,《今日印度》的另一篇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相信是中国军人因为天气状况不佳迷了路导致了此次事件”。

印度《经济时报》16日称,在回应中印拉达克冲突的报道及洞朗对峙事件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诺尔特当天表示,美方希望中印两国坐下来直接对话解决问题。

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钱峰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该消息目前只是印媒在报,中印官方都未证实。新闻所述地区有领土争议,每年发生类似双方巡逻部队靠近、印方歪曲事实指责中国“入侵”的事情比较多,但如果印媒报道属实,“掷石块”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常见,这说明双方一线部队在洞朗地区对峙已经持续两个月的情况下,火气比较大。

钱峰认为,印媒在此事上有些“得意”的姿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虚荣心作祟,“媒体的死要面子,同时也是现在印度精英群体心态的缩影”。▲

相关链接

美媒:不丹人称“印度的怀抱令人窒息”

美国《纽约时报》15日刊登调查报道称,中印在洞朗地区的边界对峙已接近两个月,印度称其阻止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是代表不丹的利益,但在不丹,没有人为印度的举动感动。相反,更多的不丹人认为,印度的“保护主义怀抱”令人窒息。

《纽约时报》称,几十年来,不丹选择接受印度的保护,但最近的对峙在不丹引发反感,很多人怀疑印度的举动是为了阻止不丹和中国建交、怕会失去不丹这个战略缓冲区。文章称,这一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在于,这是被印度称为“鸡脖子”、常年担心会被中国控制的地带,“印度6月派兵越过边界进入洞朗阻止中国修路,看起来该国并不是应不丹的要求这么做的。”

报道称,接受该报采访的大部分不丹人对印度的行为表达更多担忧,比中国更多。许多人担心,印度的行为可能导致一种后果——破坏不丹和中国多年来的边界谈判努力,阻止双方更紧密的经济联系。2012年,时任不丹首相在巴西举行的G20会议上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不久,印度采取了报复措施,切断对不丹的食用油和煤油援助,接下来的大选中,执政党输掉了选举。▲

(王盼盼)

猜你喜欢

洞朗不丹印媒
不丹: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烟的国家
“中国在洞朗重启活动”?印度否认
不丹学者:中国比印度更尊重不丹
本期导读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