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变速器齿轮材料的对比

2017-08-17刘意气陈建罗大国

汽车工程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渗碳贝氏体热处理

刘意气 陈建 罗大国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变速器轴齿是变速器传动系中的主要零部件,在对轴齿高寿命、轻量化及低噪声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的趋势下,迫切要求齿轮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稳定的质量,以满足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变速器水平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国内汽车行业起步较晚,齿轮材料的研发落后于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内对材料基础数据的研究,如:实际的疲劳寿命特性、新材料的研发等都相对较少。目前国内材料主要是对欧洲、美国、日本标准齿轮材料的国产化。当前,国产齿轮材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国产钢材的纯净度和均匀性低,含氧量与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等较高;钢材淬透性波动大,淬透性带宽;高温高性能钢、低温抗冲击钢、快速渗氮钢、经济性大中模数钢以及高性能工程塑料等缺乏原材料[1]。为了解国内外材料的特性和差异,为变速器轴齿设计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选取常用的某MnCr低碳合金钢,进行国产材料和进口材料的对比分析。

1 材料对比

齿轮设计中,齿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芯部要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2]。因此低碳合金钢和渗碳淬火工艺广泛应用于变速器传动齿轮中。本次研究选取某MnCr低碳合金钢,该材料是变速器齿轮的常用材料,在成分上,其国产材料和进口材料差异较小。

1.1 出厂棒材对比

齿轮在机加工前,要先制作成锻坯。先锻造成接近成品齿轮的尺寸和形状,以减少原材料使用并降低内部缺陷,再进行等温正火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硬度,以满足机械加工的需求。

国产某MnCr低碳合金钢的棒料金相组织,如图1所示。从图1a可以看出,其主要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织组成,并含有少量贝氏体组织,轧制后冷却的过程中,铁素体沿原奥氏体晶粒的晶界先析出,并逐步长成长条形。图1b中含有较多的贝氏体组织,结合图1a,推测其轧后冷速在2~4℃/s,因此该棒料在热轧后进行退火处理,棒料的交货状态为退火态。

图1 国产MnCr钢材的棒料金相组织(200倍)

进口某MnCr钢金相组织,如图2所示。从图2a上可以看出,其主要由铁素体与贝氏体组织组成,并存在少量的珠光体组织。轧制后冷却的过程中,铁素体沿原奥氏体晶粒的晶界先析出。与图1对比可知,其冷速大于国产MnCr钢的冷速,因此部分铁素体在冷却的过程中未逐步长成明显的长条形。推测其轧后冷速在4~8℃/s,因此该棒料在热轧后即进行交货,未进行退火处理,棒料的交货状态为热轧态。

图2 进口MnCr钢材的棒料金相组织(200倍)

由此可见,2家企业的棒料热处理状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国产材料的交货状态为退火态,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硬度较低,更利于锻造;进口材料的交货状态为热轧态,组织为铁素体与贝氏体,硬度较高,不利于锻造。锻造温度越低,2种状态的差异越大;对于热锻,两者的差异并不大。但国产材料的工艺和过程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工艺过程成本较高,进口材料工艺成本相对较低。

1.2 渗碳淬火试块对比

MnCr低碳合金钢在加工成齿轮时,必须进行热处理。常用的热处理方式为渗碳淬火,提高表面C的质量分数,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从而获得较高的刚度和表面耐磨性;保持芯部较低的C质量分数,保证产品的韧性和脆性。

为了对比2家企业原材料在热处理性质上的差异,将材料加工成20 mm×20 mm×100 mm的长方体试块。并按照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如图3所示),进而对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进行对比。

图3 某MnCr低碳合金钢试块的热处理工艺

1.2.1 国产试样

国产某MnCr钢试样表面位置的金相组织,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其渗碳深度约为800 μm,有很多条白亮的渗透通道,表面向芯部渗透通道较多,导致热渗透深度差异较大,白亮带最浅的深度约为400 μm。其表面为针状马氏体组织,符合一般渗碳淬火工艺的组织要求。

图4 国产某MnCr低碳合金钢热处理表面组织

图5示出国产试样次表层的金相组织,此层为渗碳层与基体交错位置。渗碳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未渗碳部分离表面近处为由板条状马氏体逐渐过渡为贝氏体。

图5 国产某MnCr低碳合金钢热处理次表层组织

图6示出国产试样中心部位的金相组织。由于芯部冷速低,所以芯部组织为贝氏体并带有少量珠光体组织。

图6 国产某MnCr低碳合金钢热处理芯部组织

1.2.2 进口试样

进口某MnCr钢试样表面位置的金相组织,如图7所示。从图7可知,其渗碳深度约为700 μm,白亮带的渗透通道明显较少,导致热渗透深度差异较小,白亮带最浅的深度约为400 μm。其表面为针状马氏体组织,符合一般渗碳淬火工艺的组织要求。

图7 进口某MnCr低碳合金钢热处理表面组织

图8示出进口试样次表层的金相组织,此层为渗碳层与基体交错位置。渗碳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未渗碳部分离表面近处为由板条状马氏体逐渐过渡为贝氏体。

图8 进口某MnCr低碳合金钢热处理次表层组织

图9示出进口试样中心部位的金相组织。由于芯部冷速低,所以芯部组织为贝氏体并带有少量珠光体组织。

图9 进口某MnCr低碳合金钢热处理芯部组织

从渗碳处理的金相组织可以看出,在预定的热处理工艺下,组织达到要求,但2种材料在表层渗碳通道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 结语

1)进口棒料的热处理要求更合理。国产和进口材料在棒料的热处理状态上存在差异,国产材料的退火态更利于加工,但根据毛坯采用的热锻造+等温正火的工艺来看,热轧态的棒料已经能满足要求。因此在材料应用时,材料供应商和毛坯供应商应当充分合作和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热处理要求,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渗碳淬火工艺下,国产和进口材料的热处理金相组织均能满足要求。

3)国产和进口材料渗碳淬火的表面碳通道存在一定差异,进口材料的热处理碳通道更加均匀。初步认为进口材料在均匀性上占优势,具体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

综上,国产钢材和进口钢材在性能上已经趋于一致,但在材料均匀性方面,国产材料仍然有提升的空间。希望国产材料供应商、毛坯研发制造商和齿轮研发制造企业充分合作,从品质、设计和技术要求方面全面提升,为实现制造强国而努力。

猜你喜欢

渗碳贝氏体热处理
关于召开“第20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第20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的通知
Mn-Cr-Mo系贝氏体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原位观察
新型贝氏体板簧钢的组织及性能
航空齿轮钢C69高温渗碳后的组织性能
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钢等温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和疲劳裂纹扩展
202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活动计划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机械零件深层渗碳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