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器皿
2017-08-16付华林
付华林
公元前4000 - 3000年,古埃及和西亚首先发明了玻璃。汉语的“玻璃”一词源于梵语,南北朝时“琉璃”、“玻璃”两词同时出现,最早见于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与《阿弥陀经》,“玻璃”译作译作“玻瓈”。后人通常以透明似水晶的为玻璃,不透明似玉石的为琉璃。
隋唐至元的敦煌壁画中,绘有玻璃器皿一百多件,有碗、杯、盘、钵、瓶等,分为尊像手持和供养人手持两类。之所以断定敦煌壁画中的那些器物为玻璃器皿,是因为壁画中器皿后被遮挡的手脚都画得清清楚楚,这正是画家为显示器皿的透明效果而所为。古代透明度高的器皿有两种:一是水晶制品,一是玻璃制品。鉴于水晶几乎没有浅蓝色、浅绿色,而敦煌壁画中那些有透明效果的器皿恰恰是古代玻璃常见的浅蓝、浅绿、浅棕和白色。
从出土器物可以判定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来自三个区域:罗马帝国,波斯萨珊王朝和伊斯兰阿拉伯地区。
敦煌莫高窟第159窟中唐壁画中的两尊供养菩萨手持的器皿上,可明显看到多个圆圈有序排列,由此断定其为萨珊玻璃。
1965年辽宁北票市北燕五世纪初冯素弗墓出土5件玻璃器,其中鸭嘴形玻璃水注的装饰工艺与莱茵河流域罗马时期产品相似,推定为是罗马玻璃。其中玻璃钵的形制与莫高窟第199窟壁画中的菩萨手持玻璃器皿极为相似。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凸圈纹玻璃杯,工艺、装饰手法有萨珊王朝的玻璃工艺特征——缠贴玻璃条或器皿外壁装饰圆形、环形饰。莫高窟第159窟壁画中菩萨手持器皿上,可明显看到多个圆圈有序排列,由此断定其为萨珊玻璃。1970年洛阳市关林唐墓出土一件细颈玻璃瓶,其器形和大小与莫高窟第333窟的壁画玻璃瓶有相似之处,而这种细颈瓶是叙利亚海岸罗马后期和伊斯兰初期普遍使用的香水瓶。
由壁画中玻璃器皿形造型可知,它們依据的实物或为罗马式、或属波斯萨珊式、或是伊斯兰式,虽然图像绘制时间与出土实物并非完全一致,但体现了敦煌壁画上玻璃器皿形制来源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