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尺巷

2017-08-16崔琦

曲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张英曲牌院墙

崔琦

【曲头】

邻里之间须谦让,

切不可倚权仗势逞豪强。

如若是针锋相对,

两败俱伤,

人心都在人心上,

退让一步地久天长。

【数唱】

安徽省桐城的西南,

有一条不起眼儿的街巷。

这小巷宽有两米,

长下里也不过四五十丈。

您要问这小巷的由来,

细听我说一个端详。

【太平年】

张英张文瑞,身份不寻常,

在清代任尚书和礼部侍郎。

还是那翰林院掌院大学士,

提起他,桐城父老脸上增光。

辅佐朝政,治国安邦,

张英他才学出众侠骨柔肠。

他心怀天下,胸襟宽广,

在京城十数年未曾回故乡。

【金钱莲花落】

这一天,张英正在看文案,

有从人,递上书信信纸用了足有五六张。

信上写:拜上拜上多拜上,

禀大人,我把家中近况报其详。

都只为,邻家吴氏兴土木,

翻建祠堂扩院墙。

要越过咱们家的宅基地,

此举实实理不当。

找他们据理力争甚至惊动了桐城县,

县太爷惧怕权势迟迟不敢拿主张。

我们这才信报京城凭您的权力与威望,

谅吴家也不敢肆意太张狂。

您只消打个招呼,知会桐城县,

与吴家摆平纠纷不过是小事这么一桩。

【南城调】

张文瑞看罢来信,暗自思想,

这件事须处理好不能把隐患藏。

邻里间要以和为贵,互敬互谅,

远亲还不如近邻,怎能把和气伤?

想至此他提笔疾书,

好主张跃然纸上,

派信差骑快马急忙送回乡。

单表那张家老少,收到信齐来瞻望,

却原来是一首诗,书写了这么四行:

【减字画扇面】

“一封书信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怯快书】

张家人念罢书信茅塞頓开心里亮,

这真是“包容厚德”北京精神大发扬!(过门)

找到吴家主动把院墙让了三尺,

吴家一见不好意思愧难当。

学张家,也从原地退了三尺,

老街坊化干戈为玉帛都把那笑脸扬!

两家人互敬互让让出了一条六尺巷,

更留下君子之风传四方。

这正是:和谐社会从自身做起人人心情都舒畅,

六尺巷的故事大家要细思量!

创作构想:

清代大学士张英有一首著名的诗:“一封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在各类刊物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虽不是脍炙人口,却也流传很广。我很喜欢这首诗,可从未想过以它为题写个什么段子。去年,西城曲协秘书长齐文华给了我一份关于“六尺巷”由来的复印件,建议并希望我能据此写段单弦。

我把材料反复看了几遍,觉得“六尺巷”虽然是历史故事,但讲的是邻里之间应该友好相处的道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我边看边琢磨,思路慢慢在脑子里形成。我想,这个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也用不着拔高或夸大,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就起到了以小见大的积极作用。遵循这样的理念,我为这个段子设置了7个比较平和的曲牌,大体上都属于半说半唱的声腔,这样便于将故事娓娓道来。其中,张、吴两家邻居因院墙起纷争,而张英回信中的这首诗,就像一把化解矛盾的钥匙。在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中,选一个轻松的曲牌才好,我想到了【画扇面】,可这个牌子按老规矩是6句一番(一节),但张诗只有4句,若再凑上两句别的词就会显得不够洗练。怎么办?我想起当年杜澎先生写《一盆饭》时,因内容需要,就把【画扇面】这个曲牌的句子增加到8句或更多。于是我借鉴了杜澎先生的方法,把原来6句的牌子减为4句,取名叫【减字画扇面】。这样一来,张英的这首诗在全段中得到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单弦《六尺巷》写成后,经青年演员刘禹演唱,先后荣获了“京津冀鼓曲大赛”二等奖和“艺韵北京”曲艺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张英曲牌院墙
深秋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涂白
院墙上的风景
金建航:院墙外的天空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
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