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义市水土保持规划探讨

2017-08-16马慧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

马慧

摘要:分析巩义市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以水土流失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对全市的水土保持区进行合理划分,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水土保持公共服务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规划;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5-0036-0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增加水土保持规划章节,明确规定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等内容。水土保持规划指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的工作计划。其意义在于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目标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可为水土保持、冶理、监督及监测等相关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指导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为此,巩义市根据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据编制了水土保持规划,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

1 巩义市概况

巩义市地处河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2°49′~113°17′;总面积1 042.55 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62%;整体地貌为南山北丘,地势南高北低,属浅山丘陵区;南有嵩山,北有邙岭,中间为丘陵,伊洛河两岸为河滩平原;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 ℃,年日照时数

2 160 h,年平均降水583 mm,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 巩义市水土流失现状

巩义市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深山、低山丘陵及黄土丘陵地区,以面蚀、沟蚀为主。水土流失的特点是:总量不大,分布广;强度不高,威胁大。

巩义市2015年水土流失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巩义市水土流失面积为360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4.53%;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其中轻度侵蚀118.8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3%;中度侵蚀216.0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强烈侵蚀25.2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极强烈及以上侵蚀的比例较小。巩义市水土流失现状详见表1。

3 巩义市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水土保持治理现状

2000年以来,巩义市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政策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监督管理成效显著,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使水土保持工作步入新阶段。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 水土流失逐年减少,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2) 林草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3) 蓄水减沙与涵养水源能力日益增强。

4) 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近年来,巩义市积极拓展治理思路,将重点治理与面上治理结合起来,使全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设持续推进。据数据统计,2011—2015年,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62 km2,其中坡改梯1 840 hm2、乔木林1 715 hm2、经济果木林 380 hm2、灌木林1 270 hm2;封禁治理5 652 hm2,建成骨干坝5座。同时,全市选择若干条小流域作为安全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此外,生态修复试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等也在全面推进。

4.2 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巩义市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大,水土保持工作面临诸多挑战:1) 人为水土流失仍未遏制。近年来,由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截止2015年,巩义市新增水土流失面积95.83 km2。虽然巩义市不断加大预防监督力度,人为水土流失面积有所降低,但还未从根本上遏制人为水土流失。2) 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繁重。目前,水土流失依然是阻碍巩义市山丘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 政府的水土保持监管职能亟待加强。巩义市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管理未形成格局,部门间未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仍不能满足生态建设实际需求,基层监督管理力量薄弱。4) 科技推广滞后,社会参与不足。多年来,巩义市在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果,但这些成果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影响科研工作全面、纵深发展。同时,尚未建立完善的试验与示范推广体系。5) 监测还不能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巩义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尚在建立中。6)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水土保持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使治理水土流失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解决山丘区贫困群众的生计问题。

5 巩义市水土保持规划

5.1 水土保持区划

在国家和省区划体系的基础上,巩义市水土保持区划将1个三级区划分为3个四级分区,形成巩义市级分区体系。具体划分结果见表2。

5.2 规划目标

5.2.1 总体目标 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适宜治理的小流域清洁化、生态化;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体系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实现水土保持监测自动化;完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实现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全市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5.2.2 近期目标(2020年) 基本建成与巩义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与监管体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和水美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模50.0 km2。全市水土流失程度控制在轻度和中度侵蚀,强度及以上侵蚀基本治理完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5.2.3 远期目标(2030年) 全面建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与监管体系,使适宜治理的小流域实现生态化与清洁化。区域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模155 km2。林草植被基本得到保护与恢复,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明显减少。

5.3 治理目标

根据规划的近期建设内容和措施量,各项措施全部实施并正常发挥效益后,可增加蓄水效益138.69万m3,新增保土能力26.15万t。预期营造水土保持林12.89 km2,种草6.43 km2,种植经济林6.4 km2,实施封禁治理21.26 km2,设坡改梯工程317 hm2,谷坊88座。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和封育保护措施的综合效益发挥后,将有效减少土壤流失。预期到2020年,新增保土能力26.15万t,减少氮、磷、钾、有机质等物质流失,减轻下游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使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

6 结语

巩义市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根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布局进行实施,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对促进巩义市水土保持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玉冰,贾瑞燕,吴敬东,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东区水土保持规划探讨[J].北京水务,2014(3):56-59.

[2] 周开永.对水土保持规划中划分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初步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33(4):34.

[3] 李世荣,周嵘,袁爱萍, 等.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布局与内容分析[J].北京水务,2016(1):34-37.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