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改革者
2017-08-16紫荆
紫荆
尽管每次股市下跌,总有股民质疑或调侃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士余是一位具有鲜明人格特征的官员。在主流财经或证券类媒体和专业人士的语境里,刘士余被贴上的标签主要有:改革者,实干家,为人低调、做事雷厉风行、说话犀利而接地气等。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他自然是从上任之初就被官方与民间寄予了厚望,然而改革总是伴隨着艰难、曲折与可能的失败,更遑论改革的对象是切实关系到千万股民利益与国家信用的重要经济领域,是一个不留神就会喷发的“火山口”。
仅从笔者一个当了几年“基民”与一年多“股民”的立场来讲,即便抛开上层设计层面的制度建设,单从市场与股民的角度来看,也是能切身感受到改革的举步维艰。A股市场长期弥漫的好公司与好股价不对等甚至严重错位、私人家族成为主要玩家等“中国股市特色”,逐渐让股市原本的为企业发展融资、优化资源配置、让投资者共享企业发展红利等功能,变成了个人或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圈钱之地。而以散户占据主导地位的投资者结构,更加剧了A股的情绪化和非理性。不难理解,在这种生态下的A股,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极有可能变成一场少数大股东“掠夺”多数散户财富的残酷战场。
从这个角度讲,证监会责任重大:它既要能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章,也要能强势贯彻落实。除了要充当铁腕强权的监管者,它还需要扮演温良恭俭让的服务者角色。更具挑战的是,改革的过程本就是伴随着新问题、新阻力,证监会还需要充当无处不在的神勇“灭火队”。
总理说改革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对于股市领域的改革,尤其如此,甚至除了勇气与决心,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刘士余上任后,在“强监管+创新工作方式”的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推动了多项股市改革规章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善于借助媒体不遗余力地阐释自己的改革主张与愿景。当然,豪言壮语的背后,他的严查忽悠式重组、高压监管高送转、严肃处理不分红的“铁公鸡”、痛批“害人精”、狠揪“内鬼”等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也让我们看到了证监会主席的作为与担当。
诚然,改革不能光讲情怀,也需要以结果为导向,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单以成败论英雄。抛开成败不论,改革是股市必然要经历的蜕变之痛。刘士余及其掌舵下的证监会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从“价值观”上讲是完全正确的。具体在实施办法上则是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没有模式、套路、经验可依循。在这一过程中,总难免有不同的声音与意见出现,对此,作为改革者,需要的是科学听取、理性对待,既不因为“人言可畏”而丧失改革的斗志与魄力,也不盲目排斥一些建设性意见。而对于我们这些看似围观群众、实则也是改革一份子的民众来说,需要的是理性鼓励与建设性批判。
股市改革是一项事关全民的事业,谁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甚至从根本上讲,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被裹挟进了一次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改革中。唯有内心、认知和行动上都刻上与时俱进、勇于改变的改革烙印,才能在激变的时代洪流中找到个体生存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