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要分“红黄绿”
2017-08-16CC爸妈
CC爸妈
如果你的规则暧昧不明,孩子会非常痛苦,因为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继续努力哭闹一下,你就会妥协,只好用更大强度的测试来确认。
给孩子立规矩,就等于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建一个又一个的红绿灯。
如果你不告诉孩子游戏的规则,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像混乱的十字路口,无序而不稳定,让他生活在无所适从的恐惧里。
而我们以为是某种禁锢的“规矩”,恰恰能带给孩子安全感。
就像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
红灯:不能妥协的原则问题下,再心急如焚、火急火燎,也要让孩子知道肯定不能闯,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
绿灯:在否定结果的评估下,若是可以妥协,可以商量的非原则问题,可尝试让孩子尽情驰骋,或快或慢,或紧或急,但必须让他知道只有特定的情况下才有得宽限。
黄灯:这是警示越线的临界点,但有时因角色或环境的不同,既有的限制条件,也可因温情的感情牌,满足下孩子合理的请求,因为你的角色是父母。
但切記,不要因为孩子哭就妥协,哭是孩子接受现实和调整自己的一个必然过程。如果因为哭妥协退让,他下次会哭得更厉害,直到测试到你的底线为止。
也正因为如此,立规矩之前要深思,面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不要轻易答应或拒绝。
红灯区
不能妥协的原则性问题,一开始就不要退让。
比如安全类,不能摸插座,必须坐安全座椅;或者习惯类,必须刷牙等等。
如果反抗反抗就可以不坐座椅,或者哭哭就可以不刷牙,那么以后你所有的精力和耐心都会耗在讨价还价和拉锯战上。
前段时间有宝妈咨询安全座椅的问题,如果宝宝不喜欢坐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我的女儿愿意坐,因为她不得不坐。
我经常一个人开车带她上路,我开车又急又猛,不坐座椅,怎么敢带她出门。
如果之前没有坐的习惯,90%的宝宝开始都会反抗,因为没有抱着舒服自由啊,但如果父母坚持,99%的孩子最终都能适应。
安全座椅这事儿,其实考验的就是父母。你想让他坐,他就一定能坐。如果你的规则暧昧不明,孩子会非常痛苦,因为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继续努力哭闹一下,你就会妥协,只好用更大强度的测试来确认。
绿灯区
可以妥协的非原则性问题,一开始就不要阻止。
那些绝对的绿灯区咱们就不用讨论了,单说一下特殊情况下需要“开绿灯”的情况。
说“不”之前尽量过一过脑子,评估一下对于否定的结果,当下的你是否有耐心和精力执行,如果不能,还不如做个好人。
如果当下你事情极多,心情极不好,也许允许孩子看一集动画片或是吃一块糖,对你们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
比如我在工作,正忙得焦头烂额时,女儿要求再吃一根冰淇淋,我习惯性地回绝了,说再吃对牙齿就不好了。
这个时候她开始跟我较劲,就要吃,要么就要我陪她玩其他的,我写一句话的思路被她打断了3次。
我明白了,她是在求关注,思考了3秒钟,一个手指头长的可爱多,再吃一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我在如此焦虑的状态下继续坚持拒绝,同时又满足不了她的其他需要,她一定会火,我也一定会怒,最后的结果说不定还是我不痛快地妥协。
于是我就直接大方的许了,理由是,你今天晚上特别棒,知道妈妈有点忙,乖乖自己玩没打扰我,妈妈谢谢你,所以再给你一根。
偶尔开绿灯,频率一定不要高,而且一定要给合理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次就可以。
类似的情况很多,比如在飞机上怕打扰其他乘客允许孩子吃糖——可以说,今天帮妈妈拿行李了,谢谢宝贝,可以多吃一颗糖。
比如正在回领导电话,为了让孩子安静点允许他再看一集动画片——可以说,晚饭自己吃得很棒,可以再看一集。
这不完全是撒谎,只是为了让今后的规矩进行地更顺利,你需要一点厚黑学。
黄灯区
女儿上了幼儿园后,我发现了很多黄灯区。
也觉得,这大概也是养一个孩子好玩的地方,我们不是老师,说一不二,非黑即白;我们是妈妈,从情感角度来讲,注定会有黄灯区。
比如昨晚陪她睡觉,我急着写没写完的稿子,自然想让她尽快睡,她却不急,一会让我跟她唱首儿歌,一会给陪睡的小玩偶换换顺序。
我忍不住问道:“幼儿园午睡不是小朋友自己睡吗?”
“是啊。”
“那老师不给你唱歌,不给你陪睡玩偶,你怎么也能自己好好睡呢?”
“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妈妈,家里有妈妈。”
是啊,身为妈妈,总是忍不住放放水的。若真的什么都一板一眼不容更改,好像也少了些温情。
撒撒娇就可以答应的,不妨就答应吧。卖卖萌就可以去踩水花,撒个娇就能去花园玩泥巴,这些我虽不太乐意,但最后都能微笑允许。
孩子眼中那偶尔的小得意,就允许她放肆一会儿吧。
孩子最初的世界,是我们给的,而这个世界里最初的规则,是我们定的。
你想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是稳定踏实、是非明确,还是混乱多变、毫无规律?相信你已非常明了。
给孩子立规矩是一条长远的路,会反复,会倒退。请慎立规矩,也请坚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