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馆该怎么游玩
2017-08-16憨爸
憨爸
那天,分给憨憨的Project(项目)是“What is a Fish(什么是鱼)”,我看了一下老师的要求,瞬间眼睛一亮,这才是带娃去水族馆的正确方式啊!
我们家憨憨是海洋迷,超级喜欢去海洋水族馆,每次去旅游的时候,只要当地有水族馆,他必定要去转一转。
去水族馆时,我遇到最头疼的问题是,压根不知道怎么跟他讲解。比如有次带他去附近一个很有名的水族馆,那里有一面大大的玻璃墙,墙里面是片深蓝的海水,游着各种各样的鱼。只要看见鱼过来,小家伙都很激动,但是我们之间互动的句子就很贫乏了,“你看有条大鱼游过来了”“你看那条黄色鱼游走了”。经常说得我倍感词穷,谁叫我对海洋生物不够了解呢。
所以,过去我们逛水族馆都像走马观花,孩子的兴趣倒是浓厚,可我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可能是为有这么好一个学习机会,却没能玩得尽兴,没充分发挥它的教育意义而感到遗憾吧。
直到有一天,憨憨学校也组织他们去水族馆旅游,我发现这趟参观和我平时带娃很不一样。学生每人分配到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作业主题和要求。那天,分给憨憨的Project(项目)是“What is a Fish(什么是鱼)”,我看了一下老师的要求,瞬间眼睛一亮,这才是带娃去水族馆的正确方式啊!
项目研究制
美国老师喜欢Project(项目制)的研究教学,他们通常会给学生一个主题研究,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参观。
以憨憨那一组分到的项目为例,每个孩子拿到的作业,汇总到一起后,目的是让学生们回答一个问题:“What makes a fish a fish(是什么让鱼变成了鱼)”?
里面提供的要求主要有下面几点:
1. 至少写出两个鱼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2. 画一张图,并且标注身体的主要部位。
小家伙从水族馆归来后,回家拿着作业给我看,只见纸上画了一条鱼,鱼的每个部位都有箭头和文字标注,比如鱼嘴、鱼鳞、鱼鳍、鱼鳃。
在描述鱼的特性时,他选择了鱼身上的花纹和颜色这个点。根据他的研究结果,有的花纹能让鱼躲避敌人的攻击,不被发現;有的花纹是个警告,是这鱼有毒的一种信号;他甚至还发现有的鱼身体上部颜色偏暗,下部颜色偏白,这也是源于保护自己的一种需要,这样鱼无论是位于敌人的上面或者下方,都不容易被发现了!
最后,他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了一张图,选择了两种鱼,对比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憨憨这份作业看得我一愣一愣的,没想到去了一趟水族馆,他竟然能学到这么多,观察那么仔细,为啥我以前带他去过那么多次,都没这么好的效果呢?
后来跟老师一聊才知道,原来为了这趟旅行,老师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她把水族馆之行分了16个主题,除了憨憨分到的研究鱼之外,还有研究海底如何生存、研究海底生物的花纹、研究螃蟹的爪子和硬壳、研究海鸟捕食的特点等等项目。
推荐书籍和电影
如果孩子对大海有兴趣,建议一定要看一些纪录片或者百科书籍,这样去水族馆玩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融合起来。比如我们曾经一起读过水母的书籍,后来他去水族馆的时候,就根据书中所说的,特地研究一下水母的触角、水母身体的特质,很是专注。
我也带憨憨看过不少关于海洋的纪录片,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我们当地的一家科学博物馆,里面有一座IMAX影院,我们在里面看的关于蓝鲸的纪录片,超级震撼!当巨大的蓝鲸跳出水面的一刹那,感觉就发生在眼前。
《海洋》
《海洋》是由雅克·贝汉、雅克·克鲁奥德联合执导的生态纪录片。该片聚焦于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们,讲述了这些生命群体物竞天择以及弱肉强食的生存状态,同时展示了动物们和谐相处的美好一面。
《海洋》不同于大自然百科全书似的纪录片,该片并不传播知识,只是分享大自然的美,用电影手法呈现故事,展现壮观的海洋世界。该片是一部令人心旷神怡、为之赞叹的生态学纪录片,不过那种诗意的、形式感极强的美好画面让人多少忽视了这部纪录片的故事和它所宣传的环保理念。
BBC《蓝色星球》
《蓝色星球》(英文:The Blue Planet)是电视史上首套全面探索海洋世界的自然历史专辑。从热带到极地、从岸边到黑暗的深海,成千上万种的奇异生物、植物从你眼前掠过,许多鲜为人知的海洋秘密,许多人类从未涉足的深海处女地一一展现,被称为“瑰丽无比的海洋史诗”。
Amazing Animals
我最喜爱的是这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门给孩子打造的Amazing Animals(《神奇的动物》),它有一个专门的海洋动物专辑,每集很短,也就1分多钟,配合有趣的配音,将动物描绘得惟妙惟肖。
这个系列一共有7集,包括海豚、海马、螃蟹、虾等可爱的海洋生物,适合各个年龄段收看。
《DK儿童海洋百科全书》
市面上海洋类的儿童科普书籍很少,最经典的一本是DK出版社的《儿童海洋百科全书》。
它从海洋的地理特征、形成原因、海洋生物种类介绍、习性特征、如何保护海洋等几大方面,将海洋的各个知识点介绍得很细致,内容很广,但是不深,非常适合孩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