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药房托管成以药补医“马甲”
2017-08-16樊大彧
今日文摘 2017年15期
樊大彧
年内我国所有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告别以药补医,而医院的门诊药房也将从利润中心变成“包袱”。据媒体初步统计,国内已经有30多家医药上市公司承接數百家药房托管。另据统计,全国范围约有半数以上的二级及以下医院已实施或计划实施药房托管。
医院通过药房托管将成本转嫁给药企等托管方,还能从托管方每年获得固定收入,或是利润分成。这种模式的启用,让药房换了一身“马甲”之后,从医院的“包袱”重新又成为医院的利润来源。另外,在实行药房托管的医院里,作为托管方的药企为了覆盖成本并赢取利润,必然具有强烈的多卖药冲动。而同处一家医院的医生处方权,必然成为药企觊觎的焦点。在这种情形下,托管后的药房与医院,看上去的两家人很有可能迅速合流,形成一条新的更直接的灰色利益链条,届时受损的无疑还是患者的权益。这就难怪有人认为,向医院支付高额费用的药房托管,简直像是变相的科室承包。很难相信这种变了味的药房托管,可以真正实现医药分开,并解决药价虚高、医疗贿赂等医改难题。
当然,药房托管也并非只有风险,这种模式也有其可取之处。首先,药房托管方便了患者取药,其次,药房托管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有利于抑制药价虚高。
总的来说,药房托管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要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还需假以时日。但是有关部门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引导药房托管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防止其蜕变为以药补医的“马甲”。同时,有关部门要加速推动处方的完全外流,让患者可以自由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这将从根本上抑制药房托管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让医疗机构真正告别以药补医的不良循环。
(福员外荐自《北京青年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