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2017-08-16宋美丹
宋美丹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宋美丹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东部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为承接地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重庆作为西部同时具有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老工业城市,如何把握机遇,合理有序的承接产业转移,是重庆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产业转移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仍然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引导和推进。同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庆,不能来者不拒,应选择性吸收。积极做好承接转移的准备工作,加强基础建设,坚持创新与承接产业相结合,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产业结构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推动重庆经济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1997年设立直辖市,2010年设立两江新区,近年重庆的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Y型”连接点上,区位优势明显。在“两带一路”战略规划不断升级的背景下,重庆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开发的“试验田”,成为了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者,吸引越来越多的东部产业向重庆转移。然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搭好东部产业转移这班便车,实现重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清楚认识重庆现状,结合自身情况理清应该承接什么样的产业,如何吸引相关产业的转移,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连结起来。[1]
一、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产业转移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东部地区成为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沿海地区承载能力减弱,产业开始逐步转移。一方面,随着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的日益提高,产业竞争力开始削弱,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大批产业已开始梯度转移;另一方面,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外贸环境恶化,通胀严重,我国沿海的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困难,使得大批企业停产甚至破产。企业为寻找更优的区位进行发展,必将加速产业转移;同时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企业市场扩张的内在需要刺激,也使得企业加速产业转移。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呈现出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层次越来越高的趋势,成为第四轮产业转移的主动力源。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2]。其中,重庆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直辖市的政策优势、以及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交通优势,逐步加强与其它地区的经济交流,积极参与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活动,成为了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根据《重庆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15717.27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前茅,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重庆经济一枝独秀,逆势而上,迅猛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庆地区产业结构也得到一定调整:
一方面,重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大产业总体上生产总值保持上升,其中第一产业增速放缓,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增速迅猛,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总产业持续上升,比重稳步上升。三次产业的结构由改革开放前的“二一三”结构,演变为“二三一”结构,直至2103年,第三产业比重小幅度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合理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但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与其他直辖市北京,上海等相比仍然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实现三次产业的更优结构。
另一方面,传统上重庆市以汽摩,能源,化工等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开始崛起,2011年上升到重庆工业产值第三位,2014年跃居第二位,生产总值比重仅比汽车制造业少0.8个百分点。但想要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由重工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仍然需要更多地新兴产业做支撑,重庆必须再接再厉,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是跨区直接投资,即通过向其他区域进行投资设厂完成产能或者市场的转移,接受直接投资获得资本和技术,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近年来,重庆依靠地理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与国内其他区域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协作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总体而言,重庆内资利用总额如图1所示,从2003年的572766万元增至2015年的85301314万元,增加149倍。
图1 利用内资总额
(一)内资来源地分布
东部内资在重庆市利用内资中起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东部历来是重庆内资的主要来源地。重庆利用东部内资总额由2003年的35.8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5476.3亿元,大幅上升,且东部投资占重庆利用内资比重都在60%以上,且大体上保持上升趋势。这说明重庆承接的产业转移主要来自东部,且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重庆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3]。
(二)内资产业分布
重庆市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要素型,资本的投入,将会对产业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内资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对重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图2 内资分布
由图2可知,重庆的第二三产业是吸引内资的主要产业,第一产业的承接规模较小,甚至2007年金额占比不足1%,这说明重庆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吸引内资金额由2003年的2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87.4亿元,但是所占比重近年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持续增加,2015年更是达到4640.1亿元,历年最高。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是吸引内资最多的行业,从趋势图可以看出,制造业占比变动趋势与整个第二产业变动趋势一致,房地产业占比与第三产业占比的变动趋势一致,而且二者占比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且二者占比此消彼长,总量却基本不变,这也说明了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发展对重庆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且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
(三)内资承接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来看,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以及东西两翼万州,黔江两个中心城区。这样的布局,表明东部制造业的转移首先选择的是重庆发展条件较好的“一小时经济圈”地区,符合产业转移的梯度规律[4]。
三、承接产业转移对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
产业转移不仅仅是简单的产业区域位移,更重要的是伴随产业转移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流动,如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产业转移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吸收自身缺乏的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同时,也会创造更多地就业机会。承接产业转移将会给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巨大的效应。
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省之一,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一直是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东部的内资主要投向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工业,而加工工业中的重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重庆所承接的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的这种分布对重庆第二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加快了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二三”结构向“二一三”结构的转变。
近年来,重庆借助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和产品,大大提高了重庆工业化水平,促进了重庆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加速转换。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庆第一、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而从总体上促进了重庆产业结构从“二一三”向“三二一”的调整和优化。
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重庆作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不能来者不拒,盲目承接,应选择对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有利的产业,且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经济增长的老路。结合东部产业转移趋势和重庆优势产业分析,重庆在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时,应优先选择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烟草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大力发展集群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为使东部产业转移更好的服务于重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改善投资环境以增强产业承接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调整产业结构。
首先,应从各方面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重庆作为山城,交通运输是首位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航运、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符合转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重庆劳动力资源这一优势[5]。
其次,近年来东部资金主要流入了第二产业和房地产,而对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等部门来说,投资额较小,应合理引导东部资金由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转移,加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社会服务产业的发展,平衡三次产业之间的差距。同时,不能以环境换发展,应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依靠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资本和技术的流入只能解决欠发达地区的要素问题,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方式。企业应把握机遇,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消化吸收,创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另一方面,创新承接模式,大力打造产业集群,建设工业园区,提高产业的的集中度。
[1]冯登艳.2010.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河南产业升级[J].中国商贸,(2013.12):156-158.
[2]李光劭.2011.北海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84-87.
[3]李万军.2012.重庆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的选择[D].重庆大学
[4]秦艳波.2012.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5]陈雅秀.2008.重庆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宋美丹(1993-),女,汉族,吉林人,研究生,西方经济学,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