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课题并评价其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2017-08-16杨瑞姣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安倍日本经济

杨瑞姣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 133000)



剖析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课题并评价其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杨瑞姣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 133000)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持续走低,加之石油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接连打击、国际环境的恶化,使其经济雪上加霜,几经改革却未见成效,经济长期徘徊于“紧缩螺旋怪圈”的边缘、长期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日本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空心化、财政空心化,即国内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其难以摆脱长期低迷的困境。本文重点分析该三大课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针对性地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日本经济;老龄化;产业结构;财政赤字;建议

一、日本经济衰退、长期停滞不前的表现

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股市和资产价格暴跌,国内物价下降,大量企业因资不抵债而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出现了惜贷现象;日本经济增长持续走低,近年,安倍政府实行了很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虽有恢复迹象,但效果都不是很显著。

下图为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国内GDP变化情况:

图1 1990年-2015年日本GDP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首相官邸。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第二季度日本消费税从5%提高到8%,经济增长出现重大转折,是因为消费税改革前出现大量的提前消费和提高消费税之后的消费低迷,致使日本经济出现V型走势。

把视角放大到世界市场,由于日本国内经济问题频出、宏观政策效果不显著,致使日本经济发展长期低迷、停滞不前,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减少。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断下行,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中国GDP占比世界由2000年的4%上升到15%,对比之下,日本由15%骤跌至6%。

二、日本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及宏观经济政策评价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恶化,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层出不穷。日本经济虽出现短时的复苏,但按照现行的政策实施背景和发展现状来看,日本经济能否恢复战后高速增长势头,是否具有高速增长的潜力因素,近年来仍是一个热门话题。

(一)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空心化严重

日本总务省2016年2月26日公布相关数据:2015年日本总人口为1.2711亿人,较2010年上次调查时减少约94.7万人,降幅为0.7%,这是自1920年该项统计开始以来,日本人口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且早在1970年日本便进入老龄化社会,1994年进入超老龄社会,数据截至2015年,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26.6%。

1.日本老龄化发展的现状及成因

日本经济高速复苏,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经济出现战后的繁荣迹象,1955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致为5%,日本政府自信于能够负担起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开始逐步筹划并不断完善日本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1960年宣布进入“国民皆年金”的时代。

经济社会的不断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均寿命不断上升,人口呈现“高龄化”发展态势,致使老龄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究其老龄化社会加剧的原因,“少子化”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老龄化比例的上升。

(1)生育主力军未婚率上升

日本总务省对日本男女未婚情况进行‘国势调查”,结果表明:近10年来作为生育主力军的25-39岁的男女青年中未婚率均持续居高不下,如下表所示:

表1 日本近10年来主要生育年龄段男女未婚率分布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处于生育期的男女选择不婚的占比很大,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出生率,致使“少子化”现象加剧;

除此之外,泡沫经济时期,资产价格上升,育儿成本增加,使得晚婚、晚育现象明显:1975年,丈夫的初婚年龄是27.0岁,妻子的初婚年龄是24.7岁,30多年之后,日本人的平均初婚年龄,丈夫提高3.1岁,妻子提高3.6岁;晚育化倾向逐渐显现,2007年,生产女性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29.4岁,第一胎31.4岁,与1975年比分别推迟3.7岁和3.4岁。

2.老龄化加剧对劳动力供给及经济的影响

日本国内的人口结构恶化,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富有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年轻人的数量减少,劳动力供给减少的同时,劳动者的素质也有所降低。老龄化加剧也不同程度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方面有影响:

(1)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减少

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劳动力的减少,相应的就会减少纳税人的比例,而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收入,只能提高税收,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政府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幅增加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财政支出,从而减少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经济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减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2)社会储蓄减少,投资发展所需的资金供应趋紧

社会储蓄是经济建设投资的基本保障,在日本,15岁至64岁的生产年龄人口储蓄率高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生产年龄人口中,处于35岁至5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储蓄意愿最高。但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老年人收入的减少,老年人更倾向于消费,从而导致社会储蓄的减少,并引起社会投资的减少,而影响经济发展。

(3)老年人消费领域单一、消费动力不足,且制约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因为老年群体没有了收入来源,其消费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加之老年人口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其消费领域的特殊性,大部分消费集中在养生、医疗、保健等领域。消费能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内需不足,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同时也制约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除此之外,日本老龄比例增加,为了求得温饱故意犯罪人狱的社会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让日本的监狱成了“老人院”,日本政府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财政支出。2015年度日本《犯罪白皮书》显示,2014年人狱的2.19万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283人,比例超过10%,与1995年相比,老年人犯罪总数增长约4.6倍。

3.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及评价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降低政府养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压力转向企业和个人,进而将支出投入到公共建设中,原理上缩小了政府养老支出规模,但是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不佳、员工工资收入减少、本身养老金制度存在的代际问题使得生活成本上升,再加上消费税的提高,本来日益减少的消费更是雪上加霜,消费不景气,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再投资和居民消费,这样长期以来,消费、投资领域的增长动力减弱,经济增长也受限。

(二)能源供给减少、中日关系趋紧,产业空心化加剧

从日本角度来看,能源供给方面,自日本大地震后,随着日本国内的核电站相继停止运作,导致电力供应不足,与此同时由于短时间内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及时得到供应,这无疑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方面,随着日本老龄化的加剧,日本面临严峻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以致于很多企业寻求向海外扩展,这无疑也导致了日本国内的产业空心化。

但是,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紧张,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和两国间的相互投资也受到很大影响。安倍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美联储加息,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日元贬值,改善日本贸易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

1.安倍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及评价

(1)政策实施对日本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想让日元贬值,从而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是该政策效果最佳的时期,当年的日元贬值幅度达到30%左右,日本出口出现大幅度回升。但随着日元贬值效果的减弱,日本的出口势头也逐渐减弱2013年和2014年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9.5%和4.8%,而2015年仅为3.5%。但2015年的日本贸易还是有亮点的,那就是其贸易逆差在降低。

上式可以得出,由于近期美联储加息,美日两国的货币利差减少,致使日元贬值;加之安倍经济学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日元的通货膨胀率来达到促进日元贬值的目的,日元进一步贬值,利于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贸易赤字现状。贸易环境的改善影响着日本的贸易结构,进一步影响日本的产业结构。

(2)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对日本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日本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日元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美联储加息,使得日元贬值,日本的资本外流加剧,致使本来低迷的日本经济发展再遭资金减少的重创,资金供应减少,加剧产业空心化,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经济政策失效,财政空心化加剧

由于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老龄化加剧的人口结构,使得日本的社会保障性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日本经济下行,经济增长受限,国家收入减少,入不敷出,国家财政面临重大困境。

1.日本财政面临的问题

(1)财政赤字加剧

巨额的财政赤字会使政府政策的自由度降低,出现财政僵化的问题。1993年以来,日本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状态,而且其财政赤字率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2008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的财政赤字率仍在继续恶化,2011年高达-8.6%;2015年日本财政收入以美元计为近8000亿美元,支出却达到近1.2万亿美元,赤字率仍达-6.6%,在发达国家中仍属最高。

(2)赤字国债不断扩大、主权债务信用危机严重

赤字国债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债所产生的利息支出也会增加,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了恢复并发展经济,日本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肆发行国债,2009年日本财政支出中,新增发国债为44.3万亿日元,税收仅为37.4万亿日元,好不容易在2010年有所恢复,财政状况也随之向好,国债依赖度从2009年度的51.5%下降至44.4%。但在2011年,由于东日本大地震后抗震救灾的需要,政府又投人大量资金,使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3)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债务余额不断攀升

1992年以来,日本中央与地方政府长期债务余额连创新高。按国际标准计算,1990年长期债务的GDP占比仅为68.6%,2010年上升到193.3%(“越警”),2015年度末已超过1035万亿日元,GDP占比为233.8%,可见日本的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债务危机严重。

2.财政恶化的成因分析及政策试试效果评价

财政赤字的加剧,直接影响着日本经济发展资金的供应,进一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探究财政恶化的原因,无非就是收入和支出两大角度,细分开来,有以下角度:

(1)经济发展不景气

经济发展低迷、长期停滞,政府便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公共投资事业来刺激经济,1992年至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了近30次紧急经济对策,累计财政支出总额超过300多万亿日元。

(2)公共财政政策失效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但是公共投资的结构、方向错误,致使公共财政政策失效。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高速增长时期的终结,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日益上升,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占比却不断下降。

2012年12月政权更替后,安倍政府在经济政策逻辑上信奉“涓滴效应”①,其理想模式主张扶持大企业、扩大公共投资促进企业盈利并扩大投资规模,进而增加雇佣、提高工资,寄希望于企业减税的税制改革后,企业能够在收益率提高后,适当增加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和补贴。可是事实上,随着企业收益的增加,劳动者收入并未提高:

2001年日本企业的经常利润约为28.2万亿日元,2010年达到43.7万亿日元,2012年达48.8万亿日元;而相应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却从454万日元,降至412万日元,2012年约为408万日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留存资金。企业为了防范风险、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相应的提高了内部保留基金的额度,大量资金流向了公司的董事和股东,使得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的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下降,且从现实情况来看,“涓滴效应”不仅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反而有可能加大收入差距。而此也是长期导致日本内需不足、消费低迷的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日本政府长期的财政赤字,2013年12月,安倍政府确定了“国土强韧化政策大纲”②。大纲宣称,其推进有助于创造新的市场,扩大投资,推动成长战略,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侧翼作用,以此口号来加大公共投资,实质上偏向了生产性公共投资,继续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其目标并未对准能够促进民间消费增长的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着方向性的错误。

加之当时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钢铁、机械、金属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而“国土强韧化”政策主要是通过对第二产业的刺激达到提升景气的效果,但是第二产业比重的逐渐缩小似乎严重制约了经济刺激效果的发挥,使得政策方向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背道而驰。

2013年10月15日,安倍内阁会议通过了促进企业5年内集中开展重组和设备投资的《产业竞争力强化法案》,以此提高民间企业的活力,强化国内制造生产出口进而加大海外出口这一传统对外出口模式。但是事实上,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产业空心化加剧,企业国内的投资欲望不强,安倍政府强化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与企业的投资意愿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除此之外,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性支出增加,企业所得税降低、消费税的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支结构和规模,同时也影响了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使经济增长乏力。

三、结论及启示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给赶超型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其经济衰替、长期停滞不前,日本国内民众在对其经济的低迷未曾报以信心的时候,安倍政府仍积极地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希望唤醒日本经济增长活力、使经济保持经济增长,再塑“日本奇迹”。

针对本文提出的日本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劳动力空心化、产业空洞化、财政空心化三大课题,分析评价“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效果,可以看出“安倍经济学”实施已逾三年时间,其效果已由盛转衰,“安倍经济学”开始陷入僵局。再加上中国经济减速、原油价格下跌等影响,日本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剧。

因此,针对上述人力、物力、财力三大课题所表现的问题,具体提出几条建议和措施,期望能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人力保障——保障正常劳动力供给,促进就业

1.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

适当减免生育保险、检查等费用,鼓励生育;

适当增加女性就业,增加女性工作、生活补贴;

直接增加儿童生育及抚养补贴,减少生育人口的幼儿抚养支出压力;

2.做好老龄人口的保障工作:

实行弹性延迟退休制度,保障老年人口的工资收入,减少年轻人负担;

加快养老地产产业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保健相配套的老年公寓;

(二)物力保障

1.能源供给结构转变:

技术引进和消化,开发新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和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减少政治、贸易摩擦:特别是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出台利好政策,吸引外资:特别针对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实行倾斜式的鼓励政策;

(三)财力保障

1.财政收入:

降低直接税比重,提高间接税比重,养老金适当征税;

分产业实行不同企业所得税税率,通过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刺激民间投资,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提高了税收收入;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工资水平,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增加税收(个人所得税税率每提高1.5个百分点,可提高2.6万亿日元的税收);

消费税改革,实行弹性税收:收入弹性较高的奢侈品实行高消费税;收入价格弹性低的必需品实行低消费税;

2.财政支出: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编制预算,控制支出增速和债务规模,防患财政风险;

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使国债风险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控制利率水平短期内不要大幅上升(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国债的利息支出就将增加1.5万亿日元);

适度采用渐进式、弹性延迟退休制度,老年人口有自己的劳动收入,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养老社保支出;

3.公共投资结构和方向:

合理分配各项财政支出比例,适当减少生产性公共投资,增加消费性公共投资,提高公共投资效率;

政策倾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增加消费性产业补助,将出口导向型战略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注释】

①涓滴效应,指的是政府不直接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通过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借助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的传导机制,带动其增收、致富,实现最终的利益均沾。

②“国土强韧化大纲”,提出重点完善交通设施的建设、强化三大都市圈环形道路的整备、健全国际集装箱战略港湾的机能等。

[1]门洪华.日本变局与中日关系的走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1.

[2]陈刚.安倍政府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102-108,143-148.

[3](日)池田信夫.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118-120.

猜你喜欢

安倍日本经济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黄金时代》日本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