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的措施分析
2017-08-16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曾惠宇
文/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曾惠宇
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的措施分析
文/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曾惠宇
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一项基本数学能力,指的是根据概念、公式、法则等理解算理,并熟练应用于各个运算试题,找到适合问题条件的运算途径,正确解答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运算能力不是单纯的数学公式、法则运用,还涉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主动建构。为此,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可以从重视概念教学、增强符号感及运算顺序把握等方面入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
学生在有理数运算时出错,准确率不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模糊或混淆造成的。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就应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为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打下基础。
在有理数这一章中,学到的概念都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数轴、相反数、绝对值这三个概念的教学。数轴是表示数的工具,它的价值,更在于它是思维工具,教学中要体现“数形结合”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帮助学生直观地判断有理数的大小,预估有理数运算的结果作用。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法则时,都要涉及相反数、绝对值等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对中学代数来说非常基本,而且是常用的概念,因而要在教学中特别下功夫。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在讲述定义时,应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分段定义的。让学生真正“吃透”这些概念的内涵。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才不会模糊、混淆,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二、加强学生符号感培养,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
现实中,不少学生对有理数中的符号有错误认识,特别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加法就是“+”,代表着数量的增加,减法就是“-”,代表着数量的减少。但是上了初中,学习有理数时,赋予“+”“-”这两个符号新的意义,它们不但是小学里的运算符号加、减,还是性质符号正和负。
学生往往会受到多年的数学知识学习而产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有理数运算中,将加、减和正、负号混淆,而导致运算错误。因此,在计算中,学生要准确判断“+”“-”是运算符号还是性质符号。才能使运算的结果准确。通常情况下,两个符号连用的式子里,括号内的“+”“-”读作“正”、“负”,括号间的“+”“-”读作“加”“减”,如(-2)-(+3)+(-4)读作“负2减正3加负4”;省略加号的式子,例如“10+15-22”中的“+”“-”号既可以看成是数的性质符号,读作“10、+15、-22的和”,又可看成是运算符号,读作“18加20减42”。应培养学生养成看作是性质符号和的形式。计算过程中运算符号尽量省略,最好统一成只有性质符号。如上式(-2)-(+3)+(-4),通过应用运算律就变成“-2、-3、-4的和”。
三、通过运算顺序的把握,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
在一些有理数运算中,经常看到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和加、减、乘、除符号的混合存在,运算复杂性较大。面对此类的复杂运算,除了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外,还要注意把握运算顺序。有括号的式子,先做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是从小到中,再到大。然后,做括号外面的运算。这部分,一般先进行第三级运算(乘方),再做第二级运算(乘、除),最后第一级运算(加、减)。遇到同级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同一级(都是加减,或都是乘除)运算,小学中讲,自左至右依次演算。最好改成,都是加、减时,变减去一个数为加上它的相反数,写成省略加号代数和形式,随意交换结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例如,消去相反数,把整数、小数、分数分别相加,分数中又把同分母或分母易通分的先加等。都是乘除法时,则变除为乘以除数的倒数,整体约分。
四、运算时书写要规范,养成检验的习惯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