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南凹陷西斜坡成藏模式研究与应用
2017-08-16刘广华段润梅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80
刘广华段润梅(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80)
歧南凹陷西斜坡成藏模式研究与应用
刘广华1段润梅(21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2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油藏一体化研究软件平台为依托进行综合研究,针对岩性—断块油藏的特点展开研究,建立起了一套适合岩性—断块油藏的油藏评价模式,在歧南凹陷西斜坡相继发现了几个整装的高产高效开发区块,为大港油田的增储上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斜坡;岩性-断块;成藏模式
歧南凹陷西斜坡西接羊三木—孔店凸起,东与歧南凹陷接壤,由于受沉积背景和构造运动的影响,沙一段、沙三段底部具有不整合构造,沙三段上部地层遭受削失,下部地层具有明显的超覆现象,因此沙三段地层区内分布不均,并且也造成储层分布的不均一。该区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段,局部地区沙一下含油。该区随着勘探程度的逐年提高,寻找有利的含油气目标已从过去以寻找构造圈闭为主,逐步过度到隐蔽油气藏的研究为主,油气分布不单单是受构造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岩性的控制。随着勘探方式和思路的转变,开发综合地质研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研究的目标和目的以及油气藏的特点,要采用相应的研究的手段。
1 研究思路
以油藏一体化研究软件平台为依托,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有限的完钻井、测井、岩芯、试油试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行等时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构造、储层及沉积微相研究,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油藏工程研究,总结开发初期、开发评价、整体开发阶段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分别进行了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方案研究,在早期研究及钻井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成果确定最终的开发方案。
2 研究方法
针对该地区岩性油藏的地质特点,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应用Discovery微机综合解释系统进行精细构造研究及沉积微相研究,利用ISIS地震反演软件进行波阻抗反演和曲线重构反演进行储层精细预测,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结合储层精细预测结果分析成藏规律指导评价井位部署,利用数模模拟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实现断块—岩性油藏的高效开发。
3 成藏模式研究
3.1 油气运移模式研究
歧南凹陷西斜坡,油气主要来源于歧南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岩,总体具有临近这个生油凹陷的优越位置,油气运移距离短,加上自身发育的良好储集砂体和优良的区域性泥岩盖层条件,容易形成自生自储、新生古储等多种类型和规模的油气藏。根据研究区钻遇的油层或油藏特征,本区主力含油层为沙一底和沙三段的内部的Ⅰ、Ⅱ和Ⅲ砂层组,且油气显示井分布广泛,反映该区具有活跃的油气疏导过程。考虑到油层与有效烃源岩的分布以及油气疏导的构造背景特征,油气沿沿反向断裂进行疏导成藏(图1)。
图1 油气沿反向断裂疏导成藏模式
3.2 有利相带和隐蔽圈闭沉积模式研究
通过基准面旋回变化对储层物性的控制性研究以及基准面旋回框架内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建立了歧南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有利相带和隐蔽圈闭的分布模式(图2)。根据隐蔽圈闭预测的结论,我们总结出了本区最为有利的三种储集砂体类型:A-近岸水下扇砂体;B-临近物源的滩坝砂体;C-重力流主水道砂体。这三种储集砂体在基准面升降变化过程中,具备了发育隐蔽圈闭最为有利的条件。进而,对每种类型储集砂体提出了有利的评价钻探部位,为油藏评价提供了层序地层和沉积储层地质依据。
图2 沙河街组有利相带和隐蔽圈闭沉积模式
4 实施效果
在综合以上分析的基础上,2003年在该区部署实施了评价井位3口,均取得成功。新增石油控制含油面积共计4.8km2,地质储量339×104t;预测含油面积2.6km2,地质储量440×104t,为该区的整装开发奠定了基础。
刘广华(1976-),男,河北承德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