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青铜器“齐聚”苏城,述说“三国风云”
2017-08-16陶瑾
记者 陶瑾
百件青铜器“齐聚”苏城,述说“三国风云”
记者 陶瑾
千年已逝,沧海桑田。大邦之梦虽远去,故国旧物可重归。
青铜器向来被视为国之重器,尤其在中国古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楚国在互相讨伐、争取霸业的历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而留下的青铜器则是见证那个时代最好的文化传奇。
目前正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共展出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国内22家文博单位及苏州博物馆收藏的吴、越、楚青铜器92套115件。苏博多年致力于吴国青铜器的收藏。2013年,经多方支持,苏博成功征集吴越青铜兵器58件,其中包括一柄现存精美程度最高、品相最完好的吴王夫差剑。2015年,吴王余眜剑入藏苏博,上铸铭文两行75字,为目前所见剑类兵器中铭文最多的一柄。
走近这些青铜珍宝,仿佛穿梭千年岁月,目睹春秋战国的那段峥嵘岁月。
“兵戎相见”——青铜兵器篇
以戈、剑、矛、戟兵器种类为主线,吴、越、楚王世系为辅线,囊括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吴王余眜剑、楚屈喜戈等青铜兵器。
【重点展品】
吴王余眜剑
春秋晚期 / 苏州博物馆藏
进入展厅的第一个独立展柜里,陈列的就是吴王余昧剑。“一”字形窄格,圆茎带两道箍,圆盘形首,剑脊隆起,双刃呈弧曲形。铭文在剑脊两侧,每侧各一行,共75字。吴国王室青铜器存世较少,且多为兵器,但铭文极少有记事内容。本剑铭文涉及寿梦、余祭、余眜三位吴王,吴、越、楚三个国家,伐麻之战、御楚之战、御越之战三场战争。因此,本剑是吴国王室兵器中较为重要的一件,也是目前所见先秦兵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
吴王夫差剑
春秋晚期 / 苏州博物馆藏
夫差剑剑身宽长,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犀利。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镶嵌绿松石(一面已佚)。圆盘形首,铸有多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圆凸棱。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这柄剑铸工精致,历经二千四百余年仍完好如新,无比锋利,是迄今已知几柄吴王夫差剑中最精美完整的一件。我们曾做过实验,剑锋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可割破12层宣纸。”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介绍。
吴王夫差剑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 /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 湖北省博物馆藏
半个世纪前出土于湖北,近似黑色的剑身虽然已有2000多年历史却锋利如新,上面布满菱形暗花纹,剑格两面分别镶嵌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剑身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错金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楚越关系密切,楚惠王之母为勾践之女,越国亦为楚国所灭,此剑或为越人陪嫁品,或为楚人战利品。这柄名剑,在距越国千里迢迢之外的楚国贵族墓中发现,可以想见它在2000多年前的社会变动中,一定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越王勾践剑
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的千年合璧无疑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这两柄青铜宝剑分别置于两个独立的展柜之中,剑锋相对。近身观之,仿佛目睹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针锋相对的战争场景。
“礼尚往来”——青铜礼器篇
主要包括鼎、缶、敦、簠、尊、盏、匜、盉等青铜礼器,其中以楚国礼器居多。另汇聚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分藏安徽寿县李家孤堆楚王墓出土青铜礼器共同展出。
楚王酓歬鼎
【重点展品】
蔡侯申作媵尊
春秋晚期 / 1955年安徽寿县西门内蔡侯墓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喇叭形口,长颈,鼓腹,圈足。颈下部有铭文九字:“蔡侯(申)乍(作)大孟姬賸(媵)尊”,是蔡昭侯申为大孟姬出嫁所做的媵器。蔡侯申,即蔡昭侯,春秋晚期蔡国国君。
工吴季生匜
春秋 / 1985年江苏盱眙旧铺镇马桥村王庄组出土/ 盱眙博物馆藏
器身呈椭圆形,筒形流,流上部前端浮雕兽面纹,后端浮雕饕餮纹,拱身螭龙形鋬,螭嘴衔住匜口沿,螭无足,尾部上翘。内底有竖行铭文九字:“工(吴)季生乍(作)其盥會(沬)盥(匜)”。
楚王酓歬鼎
战国晚期 / 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 / 故宫博物院藏
体圆,直口,方唇,双立耳,深腹,三蹄足,足上端饰浮雕兽面纹。有盖,盖顶中心有一双兽耳衔环(环已失),周围有三钮,钮上饰直线纹。通体饰云雷纹,盖面饰凸弦纹二道,腹上凸弦纹一道。器口沿刻有铭文十二字:“楚王酓歬作铸鐈鼎,以共(供)岁尝。”盖顶刻有铭文四字:“集脰攻鼎”,盖内铭文三字:“囗集脰”。“酓歬”即战国楚考烈王熊元。“集脰”是负责王室饮食的机构,“攻”是祭祀名称。铭文表示这件鼎由集脰管理,以作祭祀之用。
“乐享天籁”——青铜乐器篇
既有曾候與钟、秦王卑命甬钟等与吴、楚战争密切相关的重要铭文乐器,也有“吴配儿”句鑃、錞于等吴越典型青铜乐器。
【重点展品】
曾侯與钟
春秋晚期 / 随州博物馆藏
此件铜钟,为出土8件曾侯與编钟中形体最大的一件。铜钟破损严重,仅存局部钟体残片,已基本复原。钟体为扁圆呈合瓦形,在钟体的钲部、两侧鼓部铸有阴刻铭文。据程义介绍,这件曾侯與钟,钟体共铸有铭文34行169个字,清晰记录了吴王伐楚、昭王奔随、楚王送镈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曾侯與钟
吴“配儿”钩鑃
春秋 / 1977年浙江绍兴狗头山西南麓出土 / 浙江省博物馆藏
打击乐器。器体修长,为双范合铸而成,器表经错磨光亮。长方形执柄,近舞处有加固圈,隐约可辩羽状纹和兽目纹。器身近舞部饰云雷纹和三角勾连纹。钲间两侧分别阴刻二行铭文,共六十余字,部分字迹已锈蚀不清。从铭文看,器主配儿是吴国王室贵族。这件乐器在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出土,或许是越国对吴战争的战利品。
“工精技良”——青铜工艺篇
展出反映青铜铸范、嵌错金银铜、同心圆首、菱形暗格纹、复合剑等精湛青铜工艺的相关器物。
楚途之孙途为盉
【重点展品】
菱形暗格纹剑
春秋晚期 / 苏州博物馆藏
剑身宽长,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中脊线隆起,两从斜弧。一字形平格,空心圆茎,环形式首。剑身满饰双线菱形暗格纹,在每个菱纹的交叉点各饰一个实心菱形纹,剑身纹饰虚实结合,排列有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此菱形暗纹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纹饰相似。
菱形暗格纹剑
宽格圆茎复合剑
春秋战国 / 吴江东太湖出土 / 苏州博物馆藏
该剑呈宽格,圆茎、圆兽式样,茎部饰两道凸箍,格部饰以变体兽形纹,剑首饰以三道同心圆间饰曲折纹。复合剑中的中脊和两刃是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剑脊与剑刃成分的差异导致剑身出现了两种色泽,因此又将这种剑称为双色剑。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考古文物,能够找到更多在古文献中查找不到的历史。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各位小伙伴抓紧时间别错过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