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迁:左手执笔写春秋
2017-08-16伊航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伊航
李治迁:左手执笔写春秋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伊航
一次意外电击,让李治迁失去了右手,左手也严重残疾,他左手练字,两年后再度回到讲台。
“没了右手感觉自己像个废人”
2006年1月21日,为了让学生尽快用上远程教育设备,时任普安县白沙乡白水小学校长的李治迁带领一位老师在教师宿舍楼顶接线。但他们疏忽了,宿舍楼上方横穿过一条38千伏的高压电线。
李治迁右手拿着闭路线接头,左手扶着避雷圈,当他正准备将线接上用于接收卫星信号的“天锅”时,意外发生了,李治迁瞬间被高压电击倒,并失去知觉。
老师们把李治迁送上了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而开车的人正是李治迁的妻子易辉竹。
“在车上我醒过来一次,她很急,开车开得很快,有亲戚遇到了叫她,她也不答应。”李治迁说。
重回讲台,圆规成了李治迁的“右手”。(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伊航 / 摄)
由于被高压电击中导致全身严重烧伤,乡里的医院无法接治李治迁,妻子又立刻转送他到普安县人民医院。整整昏迷了7天后,李治迁才醒来,此时他的体温高达40℃,全身都被冰袋包裹,两只手被严重烧伤,无奈之下只得划开肚皮,把手和肚皮缝合,试图让手长出健康的肉。
“医生告诉我,我的体温降不下来,就是因为右手损伤太重,已经开始发黑,需要截肢,否则有生命危险。”李治迁说,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第一个想法就是“家人怎么办?工作怎么办?学校里的那些学生怎么办?”这一连串的顾虑,让他在截肢的决定上迟疑了。
家人到周边县市的医院咨询,希望能保住李治迁的右手,但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如果要保命,就必须将右手截肢。
随着伤情的加剧,李治迁和家人痛下决心答应截肢。半个月后,李治迁出院回到了家,依靠妻子照料。“右手就这样没了,左手虽然保住了,但也严重残疾,手指不能弯曲了,只有拇指能合拢虎口。”李治迁回忆,“那时候没了右手感觉自己像个废人”。
李治迁常常闷在家里,情绪低落,在家一待就是一年。
“不能上课我的人生就没了意义”
每天在家看电视,李治迁感到无所适从,他按捺不住经常跑回学校去,期间也有学生来看他,他觉得日子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不能上课我的人生就没了意义”。此前,李治迁已有8年教龄。
李治迁带领学生开展森林防火课外实践活动。(受访者供图)
1998年8月,20岁的李治迁从 西南州兴义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了白沙乡的白水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没有围墙、球场、办公室,只有6间教室。“经常有牛马从学校里过,泥巴操场上都是粪便,下雨天一片狼藉。”李治迁回忆,一些不良人员会到学校捣乱,孩子们也没有活动场所,安全没有保障。
2003年,李治迁接任校长后,常常步行到乡里,寻求支持。有关部门伸出援手之后,经过两年左右的建设,学校有了围墙、球场、办公综合楼,还为老师加盖了一层宿舍楼。
校园美化没有资金,李治迁就带领老师学生一起种植常青树,在围墙上出黑板报。修缮一新的白水小学,成了白水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学校是李治迁无法忘怀的眷恋之地,他依然想要回到讲台,为孩子们上课。抱着试一试的念头,他用左手练字,在克服重重难关后,他的硬笔字一点点成形。
但要想再回到讲台,另一道难关摆在了李治迁的面前,那就是板书。李治迁说:“粉笔字和钢笔字是两种形式,粉笔写字不仅手要有很好的抓握力,而且黑板的书写范围更大,更费力。”
2008年,白水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前的暑假,李治迁搬回了学校。看到其他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作图,他便把粉笔夹在圆规上,用左手虎口拿住圆规,用右臂扶住圆规,增加稳定性,照着教案、课本,在黑板上练起了粉笔字。
炎热的夏季,李治迁每天独自一人在教室练字,白色的粉笔灰染白了衣袖。圆规就像李治迁的另一只手,他越来越熟练地使用这个代替工具。“上课是没问题了,写的字能看明白,速度也不慢。”李治迁说。
当年开学后,为了让其他老师放心,李治迁申请教四年级的数学。“为什么选择四年级这个班?因为我女儿就在这个班,如果我上不好,那么等于是害了我的孩子,这样也可以让其他家长放心。”李治迁说,在课堂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没有分别。
在离开课堂两年后,李治迁终于重回讲台,依然是孩子们熟悉的那个李老师,只是这一次,他是用左手写字,而黑板上的每一个字,看起来都充满力量。
“重回讲台我是个幸运的人”
重回讲台后,李治迁工作更勤奋,常常到学生家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尽可能给予帮助。
2010年的寒冬,李治迁到小 组家访,返回时不慎从4米多高的坡上摔了下来,随身带的手电筒也不知去向。迷迷糊糊中,他在一连串的叫喊声中苏醒过来,数十把手电筒照亮了李治迁,学生们带着哭腔叫喊着“李老师”。
原来他家访完返回时,孩子们突然看到他手电筒的灯光在黑暗中消失了,担心他出意外,便叫上全组的大人一起出来寻找。这件事李治迁至今记忆犹新。
在李治迁的努力下,他教的学生在全乡乃至全县的统考中,常常排名前列。
7月17日,记者与李治迁一同去家访。村民杨兴亮的两个孩子杨书英和杨永福,分别要上五年级和三年级了,都是李治迁的学生。
在杨兴亮家,客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两个孩子的奖状,两个孩子的普通话也说得很好。李治迁和家长聊孩子的考试情况,“杨书英四年级期末考试考得不错,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个问题,难题都会,但是简单的题就容易马虎。”
“说来也巧,杨兴亮曾经也是我的学生,现在他的两个孩子又成了我的学生。”李治迁笑着说。
李治迁来到白水小学,一晃就19年了,曾经一起工作的人,不少都离开了,只有他坚持了下来。“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能够再回到学校上课。”李治迁说。
在大山洼子里的白水小学,更像是这个山村的一座花园。围墙上,李治迁制作的黑板报让校园充满了文化气息,围墙边上,李治迁十多年前和学生一起种下的桂花树、冬青树,已经长成大树,郁郁葱葱。
(责任编辑 / 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