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2017-08-15王协营
王协营
摘 要:高中物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感觉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也成为高中物理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这是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思的问题。主要结合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场所,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是一门科学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兴趣则是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的动机,因此,要有效地開展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借助物理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物理学家在不断实践探究中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学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其对物理学习的认知更充分全面。高中生正处于追逐梦想的阶段,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对自己充满期待。
例如,在教学《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的枣糕模型。“原子是一个小小的球体,里面充满了均匀分布的带正点的流体,球内还有若干个电子,它们就像许多软木塞浸在水里一样处于正电荷的液体中。电子镶嵌在正电荷的液体中,就像葡萄干点缀在一块蛋糕里一样,所以这个模型又被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讲到这里,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来体会原子的结构模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联系生活现象,增强应用意识
高中物理中的知识大部分都十分深奥,但是其与生活的联系还是十分紧密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来设计物理课堂的教学环节,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巧设课堂悬念,提问引导探究
学习物理知识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只有经过思维的不断发散,学生才能真正地做到举一反三,在做题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那么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设计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其在思考与探究中收获知识与技能,从而切实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①月球为什么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月球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力)②苹果掉落为什么向下运动而不是向上运动?(苹果在其重力作用下落向地面)③苹果受到的重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由于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而产生的)④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和地球对苹果的引力会不会就是同一种力呢?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逐步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从而在积极的参与与探究中提升学习效率,也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切实的保证。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大部分的定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出结论的。而且,实验的直观性特点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尽量把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操作中得出结论,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散。
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向心力大小的决定因素、牛顿第二定律等实验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鼓励学生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完善学生的实验步骤与过程,最后经过实验,得出结论。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意识,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物理思维,从而可以真正地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认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手段。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以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小东.多媒体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4).
[2]杨立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自主的物理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
[3]张创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0(2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