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08-15张媛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同学

张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常识。“抓紧课堂45分钟,向45分钟要质量”,也是我们在开教学研讨会时常听的一句话。但学生是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多讲几堂课,多做几道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的话,其结果往往会与我们的设想背道而驰。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对问题意识、过程意识以及合作意识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同时也是创造的起點。只有当学生有了问题时,才会进行思考和探索;而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可见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我们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宜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化思维定势,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而是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新。学生只有经历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只有在多次的思维碰撞中,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再创造”数学知识,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共享,从而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达到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的目的。

另外,在实战方面我也有一些小的心得体会可以和老师们交流一下。

首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尤其是借班上课时,在正式上课之前,一般都会给教师一点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摸透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把课堂中一些需要同学们配合的小活动提前透露一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组织同学做一些小的数学游戏等等。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做好了学习上的准备,这样同学们才能够快速地融入课堂。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预设与生成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计划执行时,就能看出一个老师的能力与素养。你能不能处理课堂生成,课堂里有生成,有没有关注到,如果只是走教案,演绎教案,就不会关注到生成,只有恰当地关注生成,才能更充分地显示出一个教师的基本功。

再次,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交流时应选择一个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很明确地判断对错。如果是想让学生避免一些共性的错误时也可以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共同交流时体会并避免类似错误发生。而不能为了让所有学生看到一个学生的错误就把他叫出来,这既损害了他个人的自信,也不利于其他学生校对题目的对错。这样的学生在巡视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更好。

最后,教师一定要对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提炼与升华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它,将它当做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小结就是用来调节时间的,时间富裕就多说两句,时间紧就少说两句,并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我们所丢失的是一块多么宝贵的阵地。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扎实的态度,务实的精神。任何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都是徒劳,是难以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的。蜻蜓点水式的课堂固然活跃,但是不能赢得由衷的赞叹和热烈的掌声,只能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真正有效的课堂是扎实的、深厚的、丰富的,能够给人一种严谨治学的熏陶。只有有了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深钻教材,把握教材,认真备课,在应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同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