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微探

2017-08-15沈军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应用策略初中语文

沈军

摘 要: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强、实用强的特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初中语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很显然,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低了,自然的课堂效率就会低。众所周知,学生课堂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今天,就“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微探”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应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听、说、读、写以及这几方面的综合,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统的载体,由此可见,学好语文对初中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初中语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旨在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课堂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接下来,我们就引入“有效教学”这个话题。

二、有效教学

所谓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协调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三、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主导着教学课堂,往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课、记记笔记而已,因此,整节课下来,学生就觉得特别枯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七年级的“端午日”为例,教师不是一上来就带着学生朗读生字、组词,为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重点句子和词语,而是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讲述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如: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端午节”这一天有什么风俗习惯,有的学生就提出妈妈会在这一天包上各种美味的粽子给我吃,并简单地介绍了粽子是怎样做成的,有的同学还提出了划龙舟等等,学生都抢着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述的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自然的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一幅“高高在上、非常严厉”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虽然从表面上能镇得住学生,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学生即使有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也因害怕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或支持而不敢提出,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很不利,而新课改下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则强调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行为方式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亲和,这样很容易使教师融入学生当中,不仅可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以“松鼠”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以这种形式开始,今天教师带着同学们学习一种小动物,它是什么呢?我先出个谜语给大家:“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立刻猜出——松鼠,教师肯定地说同学们猜得非常正确,接着询问有哪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松鼠呢?有的学生就提出松鼠长得非常乖巧,喜欢吃松子;还有的同学提出松鼠特别机灵等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么来描写松鼠的,并带着一两个问题来阅读课文,如:松鼠都有哪些特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这些问题都有了大概的了解,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一起分析这篇文章,学生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观点可以随时提出和教师一起讨论,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不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围绕课本教材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授课,这样无形当中就会使知识面变得比较窄,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我们不难看出,语文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仅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新课改也提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内容,灵活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而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以及多媒体情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七年级“沁园春·雪”这首词为例,这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时,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之后写了这首词,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并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之情,如果只单纯地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学生可能体会得不深刻,而如果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优势将一幅幅的画面展示到学生面前,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如上阕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雪景?这些的景色有哪些特点等等,学生通过阅读以及观看景色很快就找到答案,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再以“鄭人买履”为例,相信大家学习这篇寓言之前都听说过这个故事,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教师再适当地补充,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有的学生就提出我们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办事;还有的同学提出做事不能迷信教条等。通过故事形式的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4.开展互动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课,而学生在台下却听得云里雾里,甚至打瞌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只重视了自己的讲课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而新课改下的互动教学则强调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针对讲课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学生哪一部分已经掌握好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点还没弄清楚,需要作为教学重点来讲,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互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苏州园林”为例,这是一篇写景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个自然段就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展开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很快找到针对哪个景物来描写,但是对于采用的哪种修辞方法把握得不是很准,教师可以通过几种修辞方法的比较来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明确了教学重点,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开展互动教学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有效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我的论述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徐丹.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2013(4).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应用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