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7-08-15陈刚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实施方法案例

陈刚

摘 要:主要阐述了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养成地理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乡土地理的教学,让高中地理课堂不仅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思维的碰撞中提升了彼此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实施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大多只是在课堂导入阶段,以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材料作为情境导入,起“激趣导入”的作用,很少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新课程认为“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直观、生动的乡土案例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激发其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归纳、提炼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成功实现了由“教乡土案例”向“用乡土案例教”的转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生活的信念,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

二、乡土地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将乡土地理的课堂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调查、观察、旅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所得、所感、所想,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学生在开展各类实习、考察活动时,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没有专门的乡土地理教材,也没有规定的乡土地理教学课时,因此,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寓乡土地理教学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因为乡土地理可紧密联系当地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1.根据课标和学情筛选乡土地理材料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同时,依附于某一案例中的特定地理知识并不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案例中的知识点本身不要求学生掌握。关键是学生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案例,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其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学生运用所获得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可以分析与其相似的案例。例如分析气候类型,为了加深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一些家乡的气候统计资料,让学生根据气候统计资料来自我作图,然后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题目,以加深对气候类型判读技巧的掌握。

2.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创设情境教学

乡土区域是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土地理材料形象直观,能给人以亲和感,能使学生对家乡产生感情、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乡土地理材料设计问题情境,学生有话可说,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创设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在人教版必修三“产业转移”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既然是举例,那就可以充分选择当地乡土材料来说明问题,所以,我的教学设计是课前通过播放《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同时营造上课气氛。然后通过吴江近几年的发展成果引入到产业转移的分析上,通过吴江盛虹和恒力集团向苏北地区的产业转移学习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以乡土地理材料创设情境教学,因为学生对乡土地理背景熟悉,能降低学习的难度,突出对地理原理和方法的把握,并激起对家乡的自豪感,使学习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中进行。

3.运用乡土地理材料作案例进行教学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应尽量缩小案例和学生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和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异。而乡土地理案例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在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可以把本乡本土的区域地理学习有机地安排在一起,作为拓展的案例加以学习和分析,这样既学习了乡土地理的内容,又提高了学习运用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多渠道收集乡土地理案例材料,设计成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揭示案例与相应的知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如在《产业转移》教学中,通过两个乡土案例的分析,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盛虹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是什么因素促使它进行产业转移?(2)沈局为什么有此提议?(提示纺织工业属于什么导向型?)(3)为什么老板们又不愿意去?(引入内部交易成本)。通过乡土地理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其综合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这些知识和能力,也可以迁移到其他与其相似的案例上。同时,由于这些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点,学生很感兴趣,从情感上非常关注和投入,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思维活跃。

四、乡土案例运用反思

在乡土案例教学时,一般采用“问题——范例(个案)”表述方式。選用富有情节的实例或案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教条式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表述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力求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注重典型个案的讲述,而讲述个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希望借助个案的讲述,让学生获得分析个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然后再提供一些材料或设置一些地理情景、地理问题,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分析地理事物,获得地理知识。对案例的选择,要突出其代表性、典型性、地理性和启发性。

总之,我们在钻研乡土地理教学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合理选择乡土案例的同时,也要认真研究一下学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为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沈雪梅.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06(2).

[2]陈朝秀.浅谈乡土地理的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4.

[3]周军怀.如何突出乡土地理的实践性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6).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实施方法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三维目标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