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润德”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8-15危可鹏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危可鹏

摘 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规则、制度、奖惩为标准,以灌输、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外施性德育模式低质低效。儿童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基础,把德育与美育有机地结合,探索“以美润德”的德育模式:美的课堂是根本,美的管理是关键,美的课程是源泉,美的环境是保障。学生的生命得到激扬,人的固有的向上的力量得以发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从而变得大方自信、向真、向善、向美,形成积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本性,这才是德育的根本。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习生活;以美润德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以“教书育人”为中心工作的中小学校,必须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首。然而,通常以规则、制度、奖惩为标准,以灌输、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外施性德育模式又低质低效,探索高质高效的德育模式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德育的普遍状况

1.目标要求过于理想、高大

推崇“圣人道德”和“英雄道德”,“假、大、空”抽象的口号式的德育要求过多。如要求学生“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大公无私”,而忽略学生日常文明礼貌、基本道德的要求及训练,容易造成学生基本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缺失。

2.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

虽然开设了《品德与生活》和《品德和社会》,以及《思想品德》等专门德育课程,但由于应试教育及升学的影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抱着“只要让学生背诵,记得就可以了”的理念,以知识代替行为,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对学生的全面系統的品德评价,造成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知行不一。

3.德育的方式单一,难以内化

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课,以及制定诸如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奖惩制度,规范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以灌输和说服为主要方式,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的体验。把学生当成消极接受德育说教的“录音机”,没有自主和独立思考的对象,社会行为准则就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可见,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有的倾向于对学生外施性的、刻意的、控制性的德育方式低质低效,必须寻找探索出更有效的德育理念和途径,才能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的困境。

二、“以美润德”德育理念的依据

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表明,面对新形势,中小学德育必须以生为本,实行生本教育,以人的自主学习为核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将课程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环境建设和美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生命得到激扬,人的固有的向上的力量得以发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从而变得大方自信、向真、向善、向美,形成积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本性,这才是德育的根本。

1.以生为本,营造美好的学习生活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认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在于儿童美好的学习生活,但有的原发于儿童外部世界的晓理教育、制度教育、奖惩教育等外施性德育面临的困难是难以进入儿童心灵深处的,如同用“折筷子”的故事让儿童认识“团结”,未必能进入心灵。但如果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大量克服无知的个体或合作活动,就会在和谐的、创造的、愉悦的本能下潜移默化地把仁爱、友善、合群融为本性。这种出于自然、淳朴、简单、内在、主动而形成的德育体验,必然浸润出自信、友爱、向上的良好品性。

2.寓德于美,由规则走向自然

有两个小朋友见到一坛盛开的花,一个小朋友说:“不要摘,

老师会批评的!”另一个则说:“这花太美了!不要摘!”第一个小朋友是因规范的行为而不摘花,第二个小朋友是因审美导致不摘花。显然,学校不但要进行规矩、奖惩的行为教育,更需要进行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充分感受,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上全面的健康成长。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具体感情的审美对象,诱发受教育者的各种审美功能,从而获得个体心灵的满足和升华,是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情感的认可过程。这个以生本教育强调依靠学生的参与、感悟的观点一致,因此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美的享受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实现以美润德的效能。

三、“以美润德”学校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德育和智慧的起源都发自美感。把德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美好的学习生活中成长,应该是学校德育模式的最佳选择和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探索与实践。

1.美的课堂是根本

学习是学生的主业,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占用时间和空间最多的地方,是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让学生喜欢课堂、享受课堂是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关键。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传统的注重教师教,以师为本的课堂,它压抑、控制学生的生命活力,违背学生的学习天性,与生命的自然取向相抵触,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德育的问题源,厌倦课堂,无心向学,不守纪律,冷漠社会。生本课堂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以“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帮助下主要依靠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内容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自己找,题目让学生自己出,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情感和认识统一的本能,享受自主、创新的愉悦。同时,让学习和学生的丰富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保证了知识过程的情感和认识的同一性,并依托无边无际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例子,追寻着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发现的过程,形成催人奋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并享受着美妙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这才是“教学的教育性”的本质所在。这就是美的课堂,学生喜欢的课堂,从而为学生的品德养成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2.美的管理是关键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领导人推进了“分田到户”的政策,把土地还给农民,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自觉性、积极性就出来了,生产力得到充分的解放。学校、班级本来就是因为学生才有的,学生是学校、班级的主人。因此,只有把学生主人的角色“扶正”了,才符合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学校班级的管理就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进入孟子所说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境界。为此,学校应该大力推行生本管理,大胆放手,依靠学生开展四个层面的自主管理:学生通过公开竞选上岗,成立学生会,参与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之中,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习管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又能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班级也是通过竞选成立班委会;实施“人人管理责任制”,设定班级公约,自理自律,既让每一个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又磨炼自身的品格。建立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同伴管理。四人小组不但用于课堂的合作学习,还要广泛地用于学校内外的各种活动,设立组名、组徽和评比办法,让他们每天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帮助别人,增强与别人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友善、悦纳、合群、向上的品格。还要实行自我管理,每周写自省周记,让个人品德不断内化,深入心灵。通过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人的体验教育活动,既为学校、班级、学生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又使学生得到锻炼实践和充分发展的机会,满足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完善的需求,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愉悦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自主精神、责任意识,品格自然得到提升。

3.美的课程是源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都有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激活自己的创造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断享受成功的快乐,是学生感受学校的美、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美育存在于学校的学科教育活动之中,音乐、美术固然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渗透着美育的重要元素,如自然科学的简洁、完整的科学美,人文科学严谨的逻辑之美、劳动生产的创造之美。因此,学校必须开设丰富的课程,搭建多样的平台。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外,还应每年举办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以及德育的系列活动,如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责任教育等。同时,要充分发掘学生和周边资源及学生的意愿开设各种社团,如足球、舞蹈、绘画、定向越野……

还要结合时令组织春秋游,开展研学行走活动。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学生的学习天性得以激扬,如鱼得水,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形成自信、高雅的品格。

4.美的环境是保障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完善的设施设备,优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德泽人心的重要

保证。

学生学习需要各种专用场室、仪器设备。高标准的场室和仪器设备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种才能的有力保证。如果学校连足球场都没有,如何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和技能呢?

一草一木总关情,校园文化景点要整体设计,既要美观,又要教学相结合,体现其科学性、文化性,更要具有启迪意义和生命力。如:把整个校园作为一个生物园来设计,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让师生参与种植,与树木一同成长。把地理园与整个学校道路规划结合起来,在校园的校道旁设计不同的地理风貌、励志的雕塑、展示古今中外知识的文化景点,以及亭台楼阁、休闲坐椅,这样行走在学校中不但可以学习各种知识,还可以自由写意地倾谈、阅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探索、驻足、玩耍的故事,这会是多么令人流连忘返的校园!

上德不德,以美润德。多年的实践表明:学校通过美的课堂、美的管理、美的课程和美的环境,创建了良好的校园生态,让学生拥有了美好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享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学生美德自然而成。这里的学生今天肯定阳光自信,纯真向上,合群友善,爱学习、爱学校、爱生活,明天一定拥有美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刘秋明,王颖.德育创新[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席勒.美育书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时晓玲.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陶继新.治校之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李小鲁.学校德育的创新发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