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5李艺
李艺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呆板教学中渗透了人文的关怀和情感的熏陶。自此,对学生的情感教学便全方位、多维度地展开了。主要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教学环境的情感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四个方面,简要谈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素养;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等,这些无不道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解剖式”讲解。倘若我们将一篇课文比喻成一个“水果夹心蛋糕”,那么,教师就是那位“分蛋糕的人”,没等学生看清楚蛋糕美丽的外形,蛋糕就已经被“分割”了,没等学生自己品尝“藏”在蛋糕中的水果,蛋糕就已经被“剥离”了。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文本的阅读,就像是“吃蛋糕”,没有“外形”的吸引和诱惑,学生没有兴趣和求知欲;没有“夹心”的品尝和探索,学生就不能收获意外惊喜。这样的一堂课,学生的情感就像一池“死水”,没有半点涟漪。过分注重解说和复杂知识体系的教授,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索然无味。而我以为,情感教育就是改变这一困境的有效平台,它可以将语文教育融入一个积极、愉快的情感氛围中,实现有效教学。
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在情感教育的平台上大展身手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未成曲调先有情”,语文教材中的每一道“曲儿”都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亲人之间的亲情、友人之间的友情、情人之间的爱情、国民之间的大情等等,包罗万象。无论是生活现象、人物形象,还是自然风光,都融汇着强烈的情感,即便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自然中的一滴雨露,甚至是人脸上的一个表情都散发着情感的魅力,吸引學生在文本的阅读和鉴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成就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或与学生生活中的常见情境相联系,或利用音乐的效果渲染,或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等方式渲染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为文本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利用教学环境的情感氛围
“古孟母,择邻处。”一直以来,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课堂环境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的物质文化,如班级中学生座次的排列(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考试名次排列)、教室的卫生状况、硬件设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班风班纪、师生关系、学校规模、课堂氛围等;另一方面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如学校的规模、绿化、格局、校风校纪等。课堂和校园的物质文化是固定的,难以改变,而课堂和校园的文化氛围却是无形、动态的,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格外注意情感氛围的营造。就以排座次为例,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排在最后,就像被打入“冷宫”一样,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绝不可取。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和学生接触、相处最多的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说,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是关键。因此,我认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水平,在和学生日常的交流和交往中具备“人文”意识。语言的交流就是情感的交流,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扎实自己的语言功底,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幽默而富有情感的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再搭配眼神、表情、动作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和作者的情感相沟通,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又能发展学生情感。
四、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文本的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构建,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一种行为。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抛掉自我狭小的意识圈子,打开思维,站在更高、更远的境界,展望文本中的情感世界,透过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思索每一个情节中的真实情感,力求让学生对任务事件有更多的解读和体验。文本的开放性特点赋予了读者广阔的阅读视野和宽广的心灵感受,为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文本内涵提供了可能。同时,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崭新的接受,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介入,让学生能拥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张建国.语文新课标下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