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案研究

2017-08-15毛燕妮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方案

毛燕妮

摘 要:语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但是,想要学好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中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会影响之后的学习,初中并不是刚刚接触语文,但是却在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语文中阅读是相当重要的,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老师最为重视的一点。因此,将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些策略进行

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方案

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慢慢地学习,不断地进行积累。我们经常会听到语文老师对学生说要多读文章,要精读优美的句子,要走入作者的世界。但是,目前初中生面临着课程多、作业量大,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完成各科的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积累。学生疲累之余,也不会拿出文章去仔细地阅读。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对上课的方式进行改革。面对现在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对以往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采用开放式的、与现代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关于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网络信息,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初中的时候,教师会说中考语文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学习语文,于是,我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各种题型,每门功课的作业都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每天都在为中考做准备,为了考一所重点高中做准备。每天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做了其他的事,就没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了,阅读量太少,阅读能力很难提高。而阅读能力又会影响语文成绩,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说一下目前存在的问题。

1.語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许多初中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主要是由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也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这样的:首先,教师会让学生读一遍文章,先熟悉一下内容;其次,教师便开始讲解整个文章的结构框架,并且认真地讲解每一部分的内容。如果这篇文章是一篇短篇小说的话,就先介绍小说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情节、环境、人物。然后将具体的情节再详细地划分,一一讲解清楚。最后将这篇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或者段落一句句地解读,并说明为何要这样写。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几个要素,记住小说的写作顺序,但是教师讲授的这个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也几乎不会整节课认真地听教师讲解,使这节课效率很低。

2.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主要是进行黑板教学。师生没有过多的互动,教师只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这个过程是枯燥的,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就容易走神,对语文课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很差。但如果在讲课时进行积极地互动,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简单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会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语文阅读与现实生活脱轨

如果按照以往语文教师的习惯来讲课,在讲《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学生看题目不知道那是什么,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紫藤来引入,紫藤这种植物在生活中是比较普遍的,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去哪儿可以看到,并且放几张紫藤的图片让学生先有个印象,这样就与生活建立了联系。语文阅读与实际生活相脱轨,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距离自己太遥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上就不会认真听讲,进而不能很好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通过电视剧与生活紧密联系之后,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4.学生阅读量太少

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几乎不能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每天都忙忙碌碌。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的文章越多,学生就会慢慢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总强调学生做大量的试题,而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初中生活基本上都离不开课堂,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学生的整个教育,所以,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容易亲近,课堂上也不会畏首畏尾,而会踊跃发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语文课堂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会喜欢上这门课,上课积极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智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在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中,学生会积极随着教师的脚步,打开自己的思维,积极的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并且对不理解的地方也会及时询问教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全方位提高。

如果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文之前,先将文章与生活建立一个紧密的联系,时间不宜太多,两分钟左右为宜,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当然要创立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师要切记把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笔者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语文老师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心情不高兴,进入课堂之后,阴沉着脸,让人一看就觉得害怕,课堂气氛十分沉重,让学生对这个老师产生负面情绪,在以后的课堂中也不好好学习,这就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二,在课堂上,面对教师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不要因为学生回答得不好就批评,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这样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然后进行补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第三,面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完善,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自己积极主动的阅读,然后不懂的地方再请教老师,让老师指点迷津。第四,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尊,被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批评伤害他们的自尊,使得心灵受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可能一点儿都没有,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一点耐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发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好好学习。

阅读课堂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的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深化文章的内涵,领会更深的情感

学习文章并不只是学习表面的内容,比如,在學习《范进中举》时,不仅要学会这篇小说的结构,小说的几个要素,以及写小说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要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仔细品读文章的句子,发现作者更深层次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阅读课的时候,必须深化文章的内涵。在讲《范进中举》时,不能只讲这篇小说所选用的人物、故事情节、故事的发展等,应该讲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小说《范进中举》描写的是范进原先只是一个十分贫穷的书生,他每次都参加考试,想要考取功名,但之前从来没中过,被所有的街坊邻居所嘲笑,但当他中举之后,突如其来的幸福让他变成了一个疯子,这是封建社会的残酷,等他清醒后,别人都来恭维他。他的故事反应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虽然处处都有竞争,但是,考试是公平的,所以学生要好好努力。这篇小说是《儒林外史》中的其中一篇,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任选《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小说进行阅读,并且讲述。

3.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多样化的渠道。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下一节课要讲的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可以查阅书籍,也可以使用网络,网络上有大量相关的文章,然后学生将所查找的内容进行总结。如果在课堂上用网络查询资料的话,教师要进行监督,确保学生是在浏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

语文阅读的学习在整个语文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它会影响整个语文的学习。阅读能力差是现在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有学生自身对阅读不感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只是赘述了笔者的一些关于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可以帮助一些初中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马晓萍.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3(2).

[2]吴景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1(7).

编辑 赵 红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方案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