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美术教学的思考和创新
2017-08-15李玉生
李玉生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应当成为学生提高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传统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新时期美术教学走向了新的阶段,要求初中美术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教学方面可从美术社团的建设、户外写生和引进新技术作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大量的教学实践,为新时期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美术社团;户外写生
一、影响美术学习兴趣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
初中的课程承接了小学的内容,在难度上有所加深,尤其是自然科学即理科科目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单独成为课程体系后,教学重心不可避免地倾斜在了“主课”上,而作为艺体类的美术课程自然被挤到了一边。
纵观大量的教学实践,美术课在大多数学校里每一星期只设立一节,课时也仅仅局限在45分钟,这对于初中学生培养审美而言并不充分。而在美术课的学期安排接近尾声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本教科书没上完学期就结束的状况,甚至有的班级只上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在期末考试的复习阶段,学校还会压缩美术课,其他科目就顺理成章地挤占,甚至直接让美术课提前结课。总而言之,初中学生一个学期能够完完整整去上的美术课只有区区几节的量,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学习兴趣的问题
从以往的教学经历来看,学生之所以对美术“无感”,对课堂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课堂内容的枯燥乏味,美术任课教师侧重于对教科书进行照本宣科地推进,用机械式、教条式的方法讨论书本理论。这些情形也大多体现在不是由专业的美术教师来上而是兼职教师甚至代课教师开展教学的现象,自身对于很多美术的基本要素都无法掌握,这些教师往往也就使原本需要调动语言、视觉、听觉、触感、嗅觉等多重感官的美术课堂变成单一的文字解读,学生失去了对美术有效的可知可感途径,课堂效果也大打折扣。进一步来说,失去兴趣作为支撑的教学更加剧了学生与美术实践的分离,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大弱化,美术思维无法从必要的美术实践中感知和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
3.培养审美的问题
美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即便开展了实践教学,也大多停留在作业布置和随堂练习的浅层,没有真正触及学生学习美术以达到审美素质培养的高度。我国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师生课堂传授的单一向度上,始终是在具备基本绘画能力的层面徘徊,无法从更多的向度如野外写生、美术馆实地熏陶、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展览等获得美学素养,而这些也恰恰是国外一些学校做得出色的,并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二、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意义和创新途径
1.用社团丰富课程体系
美术社团可以成为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推广,更是能够协助传统课程体系之外的美术课走向更丰富的
实践。
美术社团要成为美术爱好者的乐园和能力施展平台,在社团中体现美术素养和团队协作,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多合作、会合作。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定期开展美术鉴赏,对于古今中外的美术经典大作,比如“雅典学院”“千里江山图”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不同的人来共同完成,尤其是大幅作品,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成就佳作。
美术社团也能打破传统教学中美术课时长和排课的限制及弊端,有效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积极风尚充满美术学习的过程,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审美能力不光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面,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方面。
2.户外写生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美術课堂需要大量实践,实物写生不同于常规课堂美术教学学习的全新体验。实物写生课上会打破上课时在教室里的呆板和束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课堂氛围自然而然就变得轻松愉快。
在户外,学生可以充分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可以自行选择想要表现的景物,这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想法。写生课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在此时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画卷,就是生命灵动的美感体现,教师要帮助他们揭示美的内涵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思维和审美能力。
3.引入新技术手段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课堂的内容丰富提供了大量机会,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如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美术馆、博物馆,让学生近距离“真实”感受大作,足不出户欣赏艺术珍品。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进行实践。学校和教师应当让一切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源头充分涌动,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学生一生艺术素养的基石。
参考文献:
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50.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