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有效实施
2017-08-15陈翠儿
陈翠儿
【摘 要】六年级下学期,学生面临从小学阶段转入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把小学数学知识系统地整理。巧妙地处理教材,使知识结构化;把握课堂教学的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应用于实践,体现知识的社会性、实践性;抓重难点,抓题型,全面提高。四方面入手,提高总复习的实效性,为更好地接受初中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实效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教育是小学和初中独立建校,使得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在小学生完成学业之前,对所有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整理和复习,使那些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突出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所以探索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一、巧妙地处理教材,使知识结构化
根据復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合理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与上一套教材相比,“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编写进行了较大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依据《标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
《标准》将义务教育各学段的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在这一框架的基础上,本单元教材把四个领域的内容和“数学思考”分别编成相应的五节,更细化。
(二)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重点更突出
编排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不再是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而是更多的留出空间让学生去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三)更重视知识的实用性,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
本单元更重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生活经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乐于投入
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包括现实情境与数学情境,着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或数学实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注意所学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从而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促进理解和巩固。例如,“数的认识”“图形与位置”是从实际问题情境引入,创设一幅幅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勾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思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过的知识一点一滴再现在学生脑海中。而“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比和比例”则是数学情境引入。“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给出复习提纲,让学生来逐步回忆梳理;“比和比例”是用表格形式,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确“比”与“比例”、“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区别。这些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多媒体效果,锦上添花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而且直接获得动态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由于数学知识的纯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拉开了距离,通过课件的特别设置,就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数学有关原理,减少学生抽象思维过程,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让学生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时,可以运用大量的图像和影视片段让学生感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这一几何事实,使静变动,这就比干巴巴的纯理论讲解更高效。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研学后教的热潮下,学生已能熟悉地跟着老师提供的线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复习课上运用这一模式更合适,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互助互学的精神,也能摆脱复习课上单纯讲、练的形式,使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答案也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找到了。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的小组用图形拼摆的方法,有的小组用语言描述,有的小组用画图的方法,各施其法,记忆更深刻。复习“常见的量”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总结,有画图的、画表格的、提纲式的……还配上各种色彩,把计量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和重难点都表达出来了。可见,只要你稍加点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应用于实践,体现知识的社会性、实践性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我们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图形与位置”中要求学生“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并进行描述……”家到学校的路线学生是非常清晰,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绘制成示意图,这里涉及的知识很多,比例尺如何确定才合适,方向与距离分别是什么,参照物是哪……通过本题的练习,学生把知识综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比起单纯的看图辩方向、看描述画图来得更真实,印象更深刻。“综合与实践”中的绿色出行与北京五日游的问题就更贴近现实生活了,学生的兴趣特浓。
四、抓重难点,抓题型,全面提高
复习时既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熟记数量关系、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等,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难点,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也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注重公式的熟练和运用。针对学生薄弱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那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做好个别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总之,小学数学总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