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研究
2017-08-15刘国宏
刘国宏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参与体验化学的探究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就没有真正的化学教学,教师要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不同。在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使化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
化学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适当借鉴主持人的角色,能够在教学中更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活力,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富有创意、生机盎然,它会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角色,并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让每一堂化学课都成为学生精彩的舞台!
首先,传统的化学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加上化学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只能被动机械地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树立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创造,促进技能提高的新观念。经过实践与探究,促进技能提高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应逐步推广。
其次,备课是重要的环节。在化学教学中,一是备学生,要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最近发展情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有一个先期的预设,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二是备教材,要站在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备课,这样处理教材时才会避重就轻、驾轻就熟,指对于课堂教学要呈现材料的掌握应该很熟练,这样在巡视、指导,精讲时才会干净利落,不出现拖泥带水的低效现象;三是备教师,备教师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是教师应该把备学生、备教材、备媒介中考虑到的问题进行思想上的融合,二是应该看看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的杂志、书籍,是怎样进行的,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相得益彰。与讨论、语言的发表、文字的表达相结合,效果将会更好。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是根本,1.参与讨论评估,促进思维形成。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交往。只有在探索中才能获得成功体验。例如,在讲授“鉴别食盐和纯碱”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建议各小组分别设计鉴别食盐与纯碱的实验方案。各组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了,争先恐后发表组内讨论的结果。方案归纳:⑴分别放置,过几天后发生潮解,则为食盐。⑵口尝带咸味的是食盐,带涩味的是纯碱。⑶用手分辨,有滑腻感觉的是纯碱。⑷分别取少许样品,滴入稀醋酸,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最后通过师生逐一比较和评估,选择出理想的方案。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2.设计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收集方法。然后拿出大理石和稀盐酸,问:同学们想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吗?那就对比这两个反应原理的相似度,来确定实验装置吧!我只提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现在行动起来,看哪一组能给老师一个惊喜!经过小组对比、讨论,确定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各组都顺利地设计并装配了一套自认为满意的装置。经组长介绍其装置的优点后,最后由学生评价出最理想的装置。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总之,化学课程绝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在有效的课程时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作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的投身到构建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一线之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相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定会指日可待。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