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民素质培训的实践研究

2017-08-15王友传

文理导航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新农村

王友传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本文阐述了培训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地位,分析了拓宽农民素质培训的渠道,并对提升培训实效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做好社会主要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素质培训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个案。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素质;培训实践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发挥政府在农民素质培训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搞好农民素质培训的决定性支撑。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搞好农民的素质培训就是一句空话。

政府是搞好农民素质培训的政策提供者。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培训计划、规划,明确农民素质教育的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配套设施保障等,保障农民素质培训的正确方向,并通过定期的强制性督导检查,有效落实培训任务,保障对农民素质的培训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为农民素质培训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引导优秀师资力量从事农民素质培训,不断完善培训基础设施条件。

就当前农民素质培训的实际来看,一方面存在着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培训基础设施不够,也很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农村条件相对艰苦,农民素质培训难以吸引优秀师资力量,师资结构、知识结构不平衡,有的地方的社区教育中心只能从事简单的教育教学,不能真正按照农民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导致培训出来的农民只是能够拿到一张专业资格证书,但是严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政府政策相对落实不到位,致使专门从事农民素质培训的机构相对较少,缺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民素质培训的政策支持,导致从事农民素质培训的机构竞争不足,因为缺乏竞争压力,现有的培训机构缺乏搞好农民素质培训的动力和压力,以至于在农民素质培训方面创新不足。

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着,各级政府应该把搞好农民素质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授农民以“渔”而非“鱼”,不断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拓宽农民素质培训的渠道

我国6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各地的自然环境、区域文化不同,农民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农民素质培训方式不能采取单一模式,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农民素质培训。

一是发挥各级职教中心的主渠道作用。我国基本上每一个县(市、区)都设有一所职教中心,承担着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培训任务,是培养新型技能型农民的主要渠道。相对于对农民素质的培训,职教中心所承担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提高农民的素质,除了技能培训,还包括文化培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各级职教中心应当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在对青年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比重,在培养“又红又专”青年农民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是发挥好各类社区教育中心、文化馆(室)、图书馆(室)、居民学校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如果说职教中心针对的是青年农民,县、乡、村三级社区教育中心、文化、图书馆(室)、居民学校以及电影院则应该面向包括青年农民在内的广大农民,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機技术,加快内部信息化改造,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通过文化书屋、网上课堂、网上夜校、文化大篷车等多种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开展移风易俗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先进文化支撑。

三是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设立相应的支持资金,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对农民开展专业培训,包括政策、技术、经营、教育、文化、电商、金融等专业培训,全方位提高农民的政策水平、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每个乡镇社区教育中心都可以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利用元宵节、庙会、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村一级可以通过修史、修志、修家谱,举办集体婚礼等形式,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开展新风尚教育。

三、提升农民素质培训的实效

农民素质培训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当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培训“获得感”。

一是开展培训前调查制度。摸清农民需求和可接受程度,变灌输式培训为“菜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在选派培训师资时,不仅要考虑专业水平,更要考虑讲课的表达能力,用广大农民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让每一堂培训真正能够发挥其效用。

二是建立培训评价制度。对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的机构和个人,在广泛征求受培训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考核评价,实行末位淘汰,对评价较高的,政府给予必要资金支持,鼓励他们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当前,尤其要办好办好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并按比例配备足够数量、质量的教师队伍。

三是设立农民提高素质奖。对在提升素质中表现突出的农民,由政府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农民学科学、学技能、学文化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做种田能手,创业富民能手,道德模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先锋.设中农民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04)

[2]周会慧.浙江省农民培训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3]王星亮.新农村视野下农民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4(08)

猜你喜欢

新农村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新农村建设下粮食贸易的发展
治国之道在于法 明法之道在于农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