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7-08-15邵夏莲
【摘 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思路。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因此,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读写结合,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一、加强读书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读书方法的指导,我在阅读教学中通常采用“四读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先仔细读一遍文章,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回过头来读第二遍,在读这一遍的时候要慢,注意用笔划出你觉得好的或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或段落;第三遍读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划出的句子或段落,思考它们好在哪里;第四遍读是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或段落,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阅读教学不能只是了解课文内容,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作者这样写?作者又是怎么表达的?读写结合正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在积极的教给我们的孩子很多的写作技巧,学习每一课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段落、这个句子又好在哪里?又如:文章条理、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如此,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技能,为自己写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执教《翠鸟》一课时,让学生们在读的基础上了解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阅读全文后引导学生谈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然后选择一种你熟悉的动物并抓住它的特点,有顺序的介绍。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二、读是为写作积累素材
“读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的,教材中大量地安排了应用文、说明文、发言稿、研究报告等,这些都是最好的现手素材,引导学生体会和运用素材,把读与写的结合更为直接,更为密切。
例如在学习《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篇课文后,安排了习作:“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学生要写好这篇习作,必须要查资料,最简单的办法是把这三篇课文的一些内容,直接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让素材资源为写作服务。
三、读写结合,以写为主
以读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想写、愿写。在教学中,我们把读写结合按照学生的认识特点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和训练。
1.仿写句子: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中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如: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可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例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有这样的两个句式:“一…就…”、“一会儿…一会儿…”在学生品读完这两个句子后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2.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深刻的场面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可仿照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和鲁肃人物对话的写法,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及展开故事情节。
3.仿写課文: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学习《爬山虎的脚》,可规定按花、杆、枝、叶的顺序写一种植物。其次,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才。如教学《桂林山水》后,可让学生学会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
4.扩写和缩写:在遇到故事、寓言、古诗词题材的文体时,因其言简意赅,“扩写”也可以成为一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如: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时,在学生理解故事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将古诗扩成一篇记叙文。“扩写”就成为读写结合的一种方式。
如果篇幅较长,内涵丰富,也可以让学生“缩写”。缩写能力是学生概括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适当的缩写训练,能促进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小英雄雄雨来》这一课文篇幅较长,叙述性明显,是缩写的好例子。
以上的几种形式都是读写结合,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衍生”出写的内容。在“读”的同时,也注重“写“的训练。
总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应该让它成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更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归宿。读写结合的教学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读写理论和读写结合理论,重视读写能力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既要强调课堂教学中的读写方法指导和读写能力的养成,又要向课外延伸,促进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还积极的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小学语文教学读写指导的一点尝试[J].时代教育,2008年05期
【作者简介】
邵夏莲,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从教27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