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17-08-15林翔
林翔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需求。然而时下的语文课堂仍存在着“大满灌”的现象,课堂效率极低。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就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设自主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参与意识;又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同时注重自主学习方法的引领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然而时下的语文课堂仍存在着“大满灌”“全场包”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空,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极大地阻碍了课堂的效益。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趣味中发现问题,最终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如在教《伟大的悲剧》这课文时,我先展示了斯科特他们攀登南极的视频,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在许多人眼里,第一个到达者就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就什么也不是。那作者为什么不给成功者阿蒙森做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他们做传?为什么称他们是“伟大的悲剧”?他们“伟大”在哪里?又“悲”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阅读的兴趣,他们在强烈欲望的驱使下,很快加入到探寻问题的学习中,积极寻找被称为“伟大”又被称为“悲”的原因所在。正是这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及自主学习的兴趣,它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自主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参与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型变为主动探究型的学习。自主学习目标的巧妙设置,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教《陈太丘与友期行》这文时,我让学生根据预设的自主学习目标完成:(1)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课后“读读写写”字词的读音;(2)利用资料书和课文的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3)根据课文前阅读提示和课文后出示的探究练习,了解陈太丘和友人分别是怎样的人;(4)思考课文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学生由于有了自主学习目标的指引,就明白了自己在自主学习时该做什么,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任务。在完成自主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主动积极参与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语文课堂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不可能有高质量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参与,使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时的被动地位。在这交流的平台中,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注重方法引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达尔文又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方法的引领,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就犹如学生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1.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
学习古诗文,要教会学生学会诵读。古诗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不断的反复吟诵。吟诵时首先要注意读准注音、读对节奏,词语和人名中间不能停顿;其次,要注意诵读的语速。热烈、欢快、兴奋的内容稍快些;平静、庄重、悲伤的内容稍慢些;一般的叙述则用中速;第三,要把握课文朗读的基调,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读出情感。学生只有反复的吟诵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教给学生译读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要教会学生学会译读。文言文语言精练,往往在简短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时可教会学生采用“对、留、换、删、补、调”的方法进行译读。只有掌握了文言文译读的方法,才能把干涩枯燥的言语文字译读成优美的语文片段,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达到课堂的高效。
3.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
学习诗歌,要教会学生学会品读。要品它的意境,品它的语言,品它的情感。
五、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养成依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的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获得新知识,自主地发现新问题。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而导学案的设计恰恰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预习,学生养成依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2.养成圈点、做批注的习惯
我们所学习的文章,大多文字简练精美,蕴含的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养成圈点、做批注的习惯。教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圈一圈;看到精美的语言时,也要圈一圈。因为有了圈点,学生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字词句身上,才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疑问。因为有了疑问,才能迸撞他们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养成交流切磋的习惯
合作交流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起到释疑、解疑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疑难问题,这时要让学生养成交流切磋的习惯。学生可以和同桌、本组的同学或者和老师进行合作、交流切磋。在交流切磋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学会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梦想。教师如能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兴趣,又能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能高质有效。
【参考文献】
[1]張洪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12.1
[2]何世明.广西教育.南宁:广西教育杂志社,2011.8
[3]郭海燕.教育艺术.北京:教育艺术杂志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