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路径探讨
2017-08-15赵意焕
赵意焕
[摘 要]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情况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尤为重要。发展现代农业,涉及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资金的支持,人才的培育,政策的调整与监督管理,这一切都应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前提。现代农业的落地生根需要农民的认识、认可、支持和践行。现阶段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困境有,农村电子商务下行多,上行少;农地纠纷多,农民利益保护不力;农业兼业现象突出;农地类型和功能多、差异大。针对这些发展困境,在互联网+时代,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路径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农民从事电子商务技能的培训;对农民进行正确引导与权益保护;重视培养职业化“新农人”;推行灵活多样的现代农业实施模式。
[关键词] 河南省;现代农业;移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新农人
[中图分类号] F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5-8-7
Abstract: Under the growing pressure of slow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s a key element for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cultivating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volv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platform, financial support, cultivation of talents, policy adjustment and supervision management, which al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To strike roots, modern agriculture needs farmers understanding approval, support and practice. The predica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at present stage mainly includes such aspects: more non-rural productions to farmers but less rural productions to city; more farmers land disputes but less protection for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prominent phenomenon of part-time industry, and various types and functions and great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land. Aiming at those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strategic path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farmers e-commerce skill, guiding the farmers correctly and protecting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emphasizing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new farmer”, and implementing flexible and diverse patterns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modern agricultural; mobile Internet; rural e-commerce; new farmer
在我國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尤为重要。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协调同步发展以来,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备受关注,许多学者从现代农业的基础环境、资金和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角度进行了多方面探讨[1-5],也有学者从现代农业的实施模式方面进行了研究[6-10],还有学者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角度进行了分析[11]。现代农业是以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良种化为主要标准,以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农业机械为突出特征,农村居民信息素养充分,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电视、电话等现代信息手段获取农业技术[12]。现代农业需要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需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现代农业,涉及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资金的支持,人才的培育,政策的调整与监督管理,这一切都应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前提。现代农业的落地生根需要农民的认识、认可、支持和践行。2015年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第13位,属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条件下比较活跃的区域,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以河南为例,分析基于农民视角的现代农业发展困境,并探讨应对策略与发展路径更具有代表意义。
1 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村村通宽带基本实现,信息服务人员不足
现代农业是随着信息化、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而逐渐推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据河南省2015年的统计数据,河南现有1 821个乡镇,46 938个行政村,已经通宽带的村有45 764个,约占94.5%。河南省劳动力资源数为5 309万人,从事农业人数为2621万人,约占49%。乡村从业人员总数为4 806.82万人,其中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数为26.26万人,占千分之五,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数为182.68万,约占3.8%。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手机数为214.8部,其中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为54.3部。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计算机24.4台,其中接入计算机互联网(固定互联网)的为16.3台[13]。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垂直下属单位的基层部门是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乡镇尚无相应机构,直接能够服务村民的信息技术人员不足。
1.2 平原耕地基本实现机械化,山区丘陵机械化进展缓慢
河南省平原耕地8 537万亩,丘陵耕地2 572万亩,山区耕地1 179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69.47%、20.93%和9.6%[14]。河南省2008年出台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扶持措施和安全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目前平原耕地基本能够实现机械化,而山区丘陵缺乏合适的机械化设备,机械化进展缓慢。从农民参与角度来看,拥有电脑网络和农业机械都需要一定的收入支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首要前提。2014年底,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5 576元和10853元,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6%和10.1%[13]。据调查,就粮食生产来说,大型规模经营户多数需要购买播种机、拖拉机、收割机等生产工具,有的还需要建设仓储厂房,投资多在5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几百万元以上[15]。这样的费用支出对于年均可支配收入在万元左右的农户来说,无疑是近乎天文数字。此外,农村融资渠道少,不易通过资产抵押获取贷款。即时可以贷款,投资与回报也不成比例,农产品依赖自然条件,风险很大。
1.3 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建设力度大,城镇化速度不高
2009年河南省开始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首批产业集聚区共180个,这些产业集聚区多在县域范围内,旨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现代农业打造科学发展平台。近年来,河南省培育发展了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了100多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4]。除了县域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在城市构建涉农商务中心和特色商业区,形成综合带动效应。为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河南省的应用,河南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网络强省”战略;举办了“互联网+”开放合作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434个,总投资850多亿元[16]。但是從总体上看,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不高,多数地区农村经济不活跃,农民生活水平不高,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9%,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6.1%,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城乡消费情况比较来看,城镇消费增速基本稳定,农村消费则出现增速下滑趋势。城镇居民是现代农业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城乡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1.4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用突出,农村组织化经营能力不足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地域,综合各种力量,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能够发挥很好的引领作用。河南省近年来在全省各个地市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郑州市围绕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以蔬菜、渔业、休闲观光、特色种植、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为主,规划建立了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如:中牟现代草莓农业产业示范区、新郑“三化”协调现代农业示范区(新郑红枣产业示范区)、河南惠济花卉产业示范区(集群)等。河南省的其他地市也根据各自的农业资源情况,选择条件好的地区规划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效果突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该示范区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引领,整合项目资金5.38亿元,将全县107.6万亩耕地、83.5万亩基本农田规划了74.23万亩高标准粮田[17]。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支撑是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它是国内首家农业信息科技产业园区,主要在农业电子商务、涉农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物联网智能装备及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云计算与大数据开发、休闲农业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指导与运行维护。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营主体和较高的组织经营能力。近年来,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大力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发展现代农民合作组织。据统计,2013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万户,总数达到7万户[14]。尽管如此,河南省现代农业组织化水平整体较低,经营能力十分欠缺,品牌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在信息时代,人们的沟通交流空前便捷,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及组织管理方面,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形成。个人、家庭、五人以下的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都可以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
2 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2.1 发展战略
有学者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出路不必等待未来更高程度的城市化,更不在于美国式的大农场,而在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既是高劳动密集型的也是相对高收入的小家庭农场[18]。河南发展现代农业需依据河南的自然条件和功能定位,突出河南为中国主要粮食产区的优势,对主要粮食作物规模化、品牌化,对于区域性的小产量农产品精细化、特色化。加快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以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实现赢得市场。河南省“十三五”规划中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战略规划,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国领先;战略途径有,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推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这些发展战略为河南农业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支撑。在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需要以发展战略为依据,在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域部署并推进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资源建设和工作进程。
2.2 要素供给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技术、人才、资金、组织管理和产业链条等要素。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现代农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主要技术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不仅要有大型自动化机械,也需要研发适合小农户的小微型先进机械设备,以便多样化的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服务领域和管理领域的人才。现代农业需要的资金根据生产经营的内容,支持规模不等,应探索放宽银行对农民的小额贷款条件、融资租赁政策和内部资金互助等途径,并有效落实农业补贴制度。组织管理者既需熟知互联网+时代组织机构的变化,又要熟知相关农业领域的规律特征,并且能够与农民结为利益共同体。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的主要环节包括: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五个环节,其中流通环节因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化特征明显,其他环节因为小而分散的经营模式,给新技术应用带来很大困难。
习近平在2015年两会期间指出,应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三大体系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三大体系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支撑。没有产业化,就不能有规模经济效益;没有现代化的生产条件,就无法产业化;没有现代化的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的丰富多样的产品就不能及时走向市场。在三大体系的构建,既需要技术保障,也需要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够适应。河南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土地信用托管担保、推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发展农村土地银行、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等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筹措资金;通过科技特别员队伍建设、新型科技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输送或培育人才;通过推行农业物联网应用、地理信息服务应用和智慧农机具生产并使用保障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持;通过从政府“管制”转变为社会“共治”促进经营管理方式转变;通过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培育,提升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水平。
2.3 環境因素
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硬环境比较充分,软环境需要加强。硬环境即硬件基础环境,主要是指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和农田水利电力设施等。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河南的航空网络、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公路网等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郑欧班列运营综合指标居中欧班列首位,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综合指标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并已获批建立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网络系统不断完善,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全省乡镇以上区域实现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全光网河南”已经建成。农村的水电气条件逐渐完善,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开工建设,疆电入豫等重大工程建成投运,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
河南发展现代农业的软环境,主要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模式、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信息技术素养和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和重视程度等。传统农业获利能力低,多数农村居民没有把农业生产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和生活的支撑。河南农业人口居多,贫困人口基数较大,目前尚有500多万急需脱贫的农村人口。此外,农村人中真正从事农业活动的多是老年人,大部分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务工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而务农的中老年人文化技术素质较低。现代农业需要农民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激励政策,营造环境鼓励农村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鼓励涉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发展,为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时代的活力。
3 基于农民视角的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困境
通过对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环境条件的分析可以知道,政府及其他有关领域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和制度引领,具备了较充分的技术支持和战略部署。但是现阶段农民对现代农业还缺乏认识,农民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实现和保护问题。基于农民视角分析制约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从农民角度提出应对之策应更具有可操作性。
3.1 进多出少的农村电子商务
近年来河南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全省有15个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市)、2个省级综合示范县(市),通过增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大网络平台建设、改善物流配送条件和电商园区建设,促进网络交易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状况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电子商务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下行多,上行少,即进多出少。这里的下行(进)是指各种非农商品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卖给农村人,上行(出)是指当地农村的各种农产品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卖出去。农村电子商务的进多出少,意味着增大了农村人的消费支出,而没有提高他们的销售收入。这种现象是不可持续的,无法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现代农业的推进。此外,农村电子商务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如专业资金使用难度大、城乡信息不对称、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农产品品牌化难、品牌少的现象及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高等。
3.2 矛盾纷杂的土地问题
当前农民对土地的疏离、抛荒和农民土地权益的丧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土地的有效利用,从而阻碍现代农业的进程。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而在当前的土地问题中,各种各样的矛盾与纠纷严重影响农村人对现代农业的正确认识和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土地问题中较为严重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抛荒问题,二是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伤害问题。土地抛荒,原因有几点:一是土地承包者外出务工,无暇耕作,二是在乡农民经营了其他生意,不指望种地,三是农村强人承包转租,或改变农地用途,无法耕作,四是一些地方“退耕还林”造成了荒芜。
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受到伤害的情形很多,由于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村民缺乏法律意识,也缺乏法律环境。农村社会在许多情况下是能人社会,强人社会,农村的弱势群体缺乏维护权利的有效途径,由此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流转,甚至强制流转,严重伤害了农村人的利益,也破坏了土地正常流转的基础环境。土地流转中的纠纷类型有多种,如无书面土地流转合同的纠纷;土地流转未报备案的纠纷;土地互换期限约定不明的纠纷;因经济利益驱动而毁约的纠纷[19]。此外,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种矛盾及冲突,如土地无偿让别人耕作,可能导致有去无回;承包土地被征用,补偿款不能合法兑现;土地互换后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无法得到补偿。现代农业需要一定的规模经营,也需要科学的组织管理,如果农村人的利益不能有效保障,就会阻碍现代农业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3.3 农业兼业现象突出
所谓的农业兼业现象,是指农村居民没有把经营农产品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鉴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民只是在生产时间进行农事活动,其它时间去务工或做生意。农村人中把农业当作主业的不多,农业兼业现象突出。2015年,河南城镇就业累计净增7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新增451万人。农业兼业化不利于对农产品的精细化、高品质的生产,不利于打造品牌产品,为农产品进行盈利性经营创造条件,从而无法积累起现代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近年来,河南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向有所变化,省内流动增多,但流出到外省的仍占较大比例。据河南省农调队统计,截止2010年底,河南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1 142万人,占48.33%,省外输出1 215万人,占51.42%,境外就业6万人,占0.25%[20]。农村中真正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或中年妇女,许多农村青年根本没有参加过农业劳动,正如民间所讲的: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是种地缺乏收益的结果,也为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了难题,青年农民对土地、对农业缺乏热情,现代农业的人才培育任务艰巨。
3.4 类型与功能多样的农地分布
受河南省地形地势的影响,河南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作物,也有产量不小的茶叶、蔬菜、水果、花卉、油料作物、烟叶、药材种植型及养殖业、林业等。不同农作物生理属性存在差异,对人工管理的要求不同,花卉、蔬菜、茶叶、药材等农作物种植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这些类型农业专业村的形成[20]。在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稻谷、高粱等)占71%,豆类占3.2%,花生占11.1%。河南省境内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13]。平原区有利于蔬菜、粮食和油料作物、养殖业专业村的形成,丘陵和山区有利于茶叶、水果、烟叶、药材、林业专业村的形成。地理环境因素对农业专业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1]。地形状况不同,土地品质不同,农产品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模式的现代农业。河南省地跨暖溫带和北亚热带边缘,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多样,为现代农业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类型与功能多样的土地分布,要求加强对现代农业的顶层设计和项目制定,以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多样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途径。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的自然状况不同,各市县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要适应区域差异,构建适合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如驻马店市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坚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三位一体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22]。尽管现代农业能够提升农产品的抗自然风险能力,但是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是离不开自然条件的,依赖自然条件的产业特征不会消失,因而自然风险就依然存在。在河南地区主要自然风险有雹灾、风雪灾害、病虫危害、旱涝灾害、动物疫病等[15]。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相应的抗风险体系,如建立农村风险保障和抵御体系,或建立现代农业保险系统,为经营者分担风险。
4 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路径
4.1 加强对农民的电子商务从业技能培训
解决农村电子商务下行多,上行少的依靠力量是农民自己。农民应该学会自己从事电子商务,出售经营自己的产品。现阶段,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多是城市或城镇的非农用户,农民自己通过电子商务途径把生产的农副产品推销到城市消费者的能力和条件明显不足。弱质分散,信息不对称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农民的电子商务从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能够自主通过网络打造和经营农业产品,促进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农产品的多样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征,决定了农产品的品质不同和生产经营的技术不同。例如,水果与粮食作物的不同,决定了保鲜、储藏、运输与营销策略等的差异。生产、流通规模不同,需要的电子商务策略和技术也不同。此外,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制约了个人经营能力,一些种粮大户对于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新技术接受能力和经营能力不高。据调查,河南省70%种粮大户学历仅为初中,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而且年龄偏大,40岁以下的仅占30%,50岁以上的占到25%[15]。这些因素对农民电子商务技能的培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业务内容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及从业者自身素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和内容,更需要有对培训者的培训。
相比固定互联网(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农业中普及应用的速度更快。多数农村居民乐意选择手机上网,把计算机看得很必须的农村人群还不很多。目前,农民手机用户已经普及,手机上网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功能的应用,为农民通过手机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很大便利,需要重视对农民使用手机网络进行营销的技能培训。此外,要根本改变农村电子商务“进多出少”的现状,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树立农业产品的品牌形象,其中完善的质量检测检验系统和质量追溯保障系统是根本。为此,应加快农产品流通环境的基础数据建设,通过物联网建设和微信扫码应用实现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保障农产品信誉和赢得市场支持。2015年河南省与腾讯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城市服务云、医疗云、教育云等领域的智慧云服务。河南省各政府机构的政务信息公众号将统一整合入微信“城市服务”入口,服务内容涉及交通出行、医疗、社保、交警、户政、出入境、旅游等,并且河南将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电网接入微信支付的省份[23]。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也要推进智慧云服务对农村的覆盖,加强对农村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和其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微信在农村居民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每个村应构建一个微信公众号,为农民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
4.2 对农民的正确引导与权益保护
要激发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的热情和提升参与能力,需要对农民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权益保护。通过网络把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介绍给普通农民,使农民能够判断出自己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有效融入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通过发展具有孵化功能的现代农业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体验和参与现代农业活动的机会,并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应有的权益。农民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决不应该在伤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不论是现代农业孵化者或是现代农业示范者,均应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着想,引导农民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掌握相关技术和经营方法、经营理念,努力成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伤害农民利益的突出行为是不规范的土地流转。要保护农民的权益,必须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遵循平等、协商、自愿、有偿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我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向土地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客观要求。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世界性难题[24]。矛盾纷杂的土地问题既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认识的问题。现阶段的土地流转是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是新生的社会现象,其成败优劣需要实践检验[25]。在具体推行过程中,由于对政策理解的偏差或权力腐败等导致了利益纠纷,容易出现伤害农民中弱势群体的现象。在出现土地利益纠纷时,有关各方应该站在农民中弱势的立场去考虑得失,为其排忧解难,并形成有法律约束的解决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是农民中能够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用户增多,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将会更加清晰,对自身利益维护的能力也将不断提升。
4.3 重视培育职业化“新农人”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人”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这也是由于农村的空心化、农业的兼业化和农业从业人员低质化等情况日益严重而不得不呼唤出来的新名词。“新农人”是指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农人”区别于传统农民,包含了多种类型的人群,如城市人群中有着高学历的去农村创业的人士、农村农业领域的企业家和成功商人、从城市返回农村志在重新打造农业新发展领域的农民工,还包括其他领域流入农村的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广义的新农人,指的是具备互联网思维,参于或服务于三农领域的人,2015年是“新农人”元年,已有人数100多万[26]。“新农人”的形成体现了农民职业化的过程,职业化既意味着需要充分的知识技术和职业能力,也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水平和受人尊重的社会形象,同时职业化意味着要有一定的门槛,在特定的生产经营领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资质。在国外一些发达地区,从事农业经营的多是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职业农民。现代农业是多种高新科技的综合应用,需要由掌握一定高新科技的新型职业化农民作为主体力量,也需要把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员从农业活动中分离出去。现代农业类型多样,有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培育职业化“新农人”,需要在“一技一培”“一事一培”的同时,进行系统化的现代农民职业培训[22]。
培育职业化“新农人”,需要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为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创造条件。在美国的每个村镇社区都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这是“美国未来”计划的一项内容,“皮尤互联网项目”组织一直跟踪着美国村镇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活动。该组织的调查显示,不同农村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特色和项目有差异,但都能够满足当地村民的需要。各地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应有尽有,如为求职者提供各种服务、开设英文班、提供入籍考试服务、技术支持、教授3D打印机使用、体验式学习项目、根据年龄定位的项目(从学前阅读准备到中心作业辅导)、与当地高校联合创办的学习中心,艺术展览等。甚至有借种子的服务,图书馆对借种子者的要求是,在未来收获以后把收获的种子返还给图书馆。95%的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在为每个人提供成功机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7]。生活在农村的人群有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从业内容,为了加快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至少在每个乡镇建立数字图书馆或数字公园,人们可以凭身份证自由进出,能够得到各种指导和帮助。使现代数字公园成为农村人提升个人素质的活动中心,快乐生活的温馨港湾,交流沟通的平台。农村数字图书馆特别有利于农村人对现代农业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对待,最终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4.4 推行灵活多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类型与功能多样的农地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不宜简单照搬西方的大型农场模式。近年来,体验农业、采摘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模式的形成,为丘陵山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宜分则分,宜合则合,根据农民的意愿和能力,推行灵活多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2015年以来我国许多地方打造的互联网小镇是现代农民发展的又一典型平台。“互联网小镇”由互联网+基础设施、+政务、+创新创业、+产业、+民生、+安全六大模块组成,特别能够为丘陵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由互联网企业规划运营的互联网私人定制农场能够为现代农业赢得更多的来自城市的资金支持。私人定制农场是由互联网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及农地所有者三方共同運作的平台。私人定制农场由互联网企业设计定制项目,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城市消费者,农村合作组织及农地所有者负责管理经营农地,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农产品和体验服务。
要推行和创新现代农业模式,需要对现代农业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服务。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乡镇政府,行政村属于农村居民自治组织。村民有需求或困难能够在最短时间和最短距离内找到可以提供帮助的管理或服务人员。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也需要及时的跟踪监督和管理。把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村落,应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建立起与乡镇或县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渠道,使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平台上。传统上农村基层管理服务工作是由村主任及村支部书记为主要成员的村委会来承担的。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借助科技力量和科技工作者,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县乡镇政府应指导村委会组织成立村级发展现代农业指导机构,把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有创业能力的年轻人有效组织起来,激发农村居民学习现代农业技能的热情和创造力,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的生产与经营。
5 结语
发展现代农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的是提升农业的效率、质量和效益,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缩小城乡差距。农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是固国之本,农民是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践行者,任何破坏农民利益的发展策略都将是不持久的。同时,在这一转变中,还需深入探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对农业所特有的依赖大自然、反馈大自然的内在属性的影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延续了几千年,事实证明,虽然传统农业是低效率、低产量的,但它是符合大自然运作规律的,是符合生态循环需要的,能够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应用要重视整体布局和长远效益,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既要有现代模式,又要遵循大自然规律要求。现代农业应以自然生态农业为目标,实现绿色、循环与可持续的发展,把现代科技传授给农民,也要从农民那里学到几千年代代相传的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文化,学到农民发自内心的对土地、对农业、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7):77-82.
[2] 郭永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8.
[3] 任可殷,广卫.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的灰色关联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5(4):19-21.
[4] 于川,徐飞.现代农业生物科技发展困境及解决之道[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15-19.
[5] AGNES E.RICROCH. Assessment of GE food safety using “-omics” techniques and long-term animal feeding studies[J].New Biotechnolog,2013(30):350-353.
[6] 朱鹏颐.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战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5(1):14-19.
[7] 寻舸,尤文佳,朱婷婷.湖南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291-299.
[8] 高钟庭,马彦丽.高展翔.京津冀协调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J].经济与管理,2016(3):23-27.
[9] Sarah W J.Protecting SydneyS peri—urban agriculture:moving beyond a housing/farming dichotomy [J].Geographical Research,2014(4):377—386.
[10] Eagle A J,Eagle D E,Stobbe T E,Kooten G C.Farmland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al land values at the urban—rural fringe:British Columbias Agricultural Land Reserve[J].Amer.J.Agr.Econ.2014(1):282—298。
[11] 傅泽田,张领先,李鑫星.互联网+现代农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3-9.
[12] 郑红维,李颙.中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综合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3] 河南统计网.2015年河南统计年鉴[EB/OL].http://www.ha.stats.gov.cn/hntj/lib/tjnj/2015/2015/indexch.htm.
[14] 李国领,张建周,张天兴,兰俊民.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研究[J].福建农业,2015(2):50-51.
[15] 乔鹏程,孟俊杰.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5(12):101-103.
[16] 张占仓.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7] 豆丁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EB/OL].http://www.moa.gov.cn/ztzl/xdnysfq/jbxx/201606/t20160628_5188407.htm.2016(5).
[18] 黃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9] 董王超,农村土地流转纠纷案件的主要类型及处理[EB/OL].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04/id/951199.shtml.
[20] 薛彦.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J].河南农业,2012(17):60-61.
[21] 周灿,李小建.河南省农业专业村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8):130-135.
[22] 李素琴.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对策[J].河南农业,2015(3):51-52.
[23]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7):183-186.
[24] 徐勇,农民与现代化:平等参与和共同分享[J].河北学刊,2013(5):86-91.
[25] 李兴阳.“土地问题”与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叙事想象[J].当代文坛,2015(2):146-150.
[26] 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29-33.
[27] Deborah Fallows. A Field Trip To Americas Public Libraries[J].The Atlantic Nov.2014(19):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