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骨诗魂
2017-08-15王一迪王延东
◎王一迪 王延东
隆冬时节,梅花凌寒绽放,独步早春,历朝历代,深受诗人的喜爱。
晋宋时期的陆凯,从江南寄来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好友范晔,并附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的佳话繁兴。
到南北朝,梅花入诗文渐多。
到唐代,咏梅花诗不乏名篇佳作。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和“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被唐明皇李隆基宠幸的江采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还有李商隐的《忆梅》和《扶风界见梅花》等咏梅诗,写梅花丰姿,颂梅花神韵。而张渭的《早梅》则侧重于一个“早”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光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到宋代,梅花一度成了诗人笔下的宠物。南宋诸家,竞相咏梅,一时咏梅诗词大增。《宋史·艺文志》载:李祺作有《梅花百咏》、 张道洽赋有《梅花诗》300首。一个普通的诗人就有数百首咏梅诗,可见宋人对梅花的偏爱与嗜好。词亦如此,南渡初蜀人黄大舆所编的《梅苑》一集,就收有500首之多。仅《宋诗鉴赏辞典》中就收入了王安石、陆游、林逋、陈亮、辛弃疾、范成大、苏轼等14位著名诗人的咏梅诗。林逋在诗坛上更是以咏梅而驰名。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堪称千古绝唱,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光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那朦胧的月色,疏淡的梅形,缕缕的清香,静谧的意境,确实令人陶醉,好一幅绝妙的溪边月夜梅花图。宋词人郑少微的《鹧鸪天》词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写出了梅花先叶而开的自然特色和风韵,同时也暗寓着如梅花的佳人或高人的风采:“谁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应未许,嫁春天。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以横斜酒盏中。”真是把梅花写活了,写绝了。
陆游深爱梅花。他曾称:“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笔下的梅亦花亦人,是其孤傲品性的写照。《朝中指·梅》:“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的身世,十分冷淡的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此词怨中带傲,借梅花的幽姿不入繁华的少年场,显露出自己对主和派的傲视和不屑。《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托物言志,写驿梅的孤苦、冷落与遭受忌妒,其实是词人身世的自我写照,对梅花的礼赞,更是自己人格的肯定和张扬,表明其“九死犹未悔”的坚贞品格。陆游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虽然他自注为“咏梅”词,表面上他是在诉与梅说,哀叹梅花命运的不济,实际上他是在寄寓人生,感慨人生,诉说人生旅途的艰难坎坷与无边的寂寞。只是不知,陆游的这首心曲能有几人听得懂?谁又能听得到他从心底发出的苦苦哀嚎,还有,谁能听出了他哀嚎声中迸发出来的坚强、奋进、无畏世俗的声音?由此可见,我们不难想到,陆游这首词的意蕴厚就厚在意涵言外了。其他还有蔡襄的《腊梅》:“迎腊梅花无数开,旋先飞片点青苔,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陈师道的“一花千里香,更值满枝开,承恩不在貌,谁放斗香来。”等等,这些诗人笔下的梅花形象,基本上都集中了梅花孤高、芬芳、冷艳、幽雅等高洁品性。
陆游吟咏花卉的诗歌里边,梅花的分量最大,篇幅也最多,表达感情最深刻也最纯真。“小亭终日倚栏杆,橱树梅花看到残。只怪此翁常谢客,原来不是怕春寒。”他看梅花要一直看到凋落。他特别喜欢不同品种不同花期的梅花,可以让他天天去看:“红梅过后看湘梅,一种春风不并开。造物无心还有意,引教放翁日日来。”陆游对成都梅花的好感几乎是终生不忘。他在晚年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让我们领略到诗人对梅花爱到了何等痴迷的程度,那花儿又给了他多么巨大的鼓舞啊!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当年,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时值梅花盛开,便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极受范的赞赏。
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咏花卉的词作约有20首上下,词中咏梅花者居多,句句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春天未到,她已经开始在观察梅花:“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此花不与群花比。”花蕾初现,她吟咏道:“红酥肯放琼苞碎,摊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梅花刚要开放,她又写道:“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惊破一瓯春。”她自己也栽植梅花,而且十分欣赏:“小阁藏春,闭窗锁昼。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红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昏似,何逊下扬州。……难言处,良宵淡月,风影尚风流。”写尽了自己种梅花的种种景致和情怀,她写的把梅花插到鬃边以及晚年爱梅的情景,更是感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元代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
除了众多的诗词吟咏梅花之外,我国绘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梅树下细致观察,并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
元、明、清时代的文人皆爱画梅花,一诗一画。王冕的《白梅图》曰:“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如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徐渭在一幅梅花画作中题诗曰:“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
郑板桥画梅更是独树一帜,题诗曰:“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汪士慎笔下的梅花别有风味,故题诗曰:“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近代张大千的《红梅怒放图》题诗也颇具神韵:“一生不解群芳竟,雪地冰天我独开。”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曰: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树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机盎然。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梅的傲雪凌寒、独步早春,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难怪前人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诗句,生动地描述出雪中寒梅的神韵和梅花的铁骨芳姿!“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乃当之无愧。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置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中,怎能不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中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乐观精神。毛泽东在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乐观的大无畏的精神。
可见,梅花在诗人眼中,已不再是单纯的梅花了,而是诗人人格品性的外化和延伸,这正是历代诗人们坚贞不屈、敢于斗争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秉承诗言志向的梅骨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