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
2017-08-15王鹏程玉苏甫阿不都热合曼阿合买提尼亚孜
王鹏程,姜 强,玉苏甫·阿不都热合曼,阿合买提·尼亚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新疆 吐鲁番 83820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
王鹏程,姜 强,玉苏甫·阿不都热合曼,阿合买提·尼亚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新疆 吐鲁番 838200)
目的 对比评价半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B组实施PFN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A组、B组比较,B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输血量更低、术后引流量更低,A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患肢负重活动时间更早,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科并发症与置入物并发症上,A组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给予PFN内固定术治疗,各有优势;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等,合理科学地选择手术方式。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内固定;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老年人常见损伤,在老龄化速度急剧加快的今天,更是成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患者平均年龄70岁以上,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20%。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触地致伤,甚易造成骨折。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引起髋内翻畸形和以小粗隆为支点的嵌压形成小粗隆蝶形骨折,亦可由髂腰肌突然收缩造成小粗隆撕脱骨折。粗隆部骨质松脆,故骨折常为粉碎型。由于该类骨折的特殊发病人群,死亡和髋内翻的发生几率极高,目前已很少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现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以期达到有效的复位、相对坚强的内固定,使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但对于其中一些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粉碎型骨折患者,内固定无法达到有效固定,容易出现骨折位置丢失、内固定失败、髋关节内翻畸形,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治疗方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1]。此次将7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对比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纳入研究,均知情同意纳入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医治知情同意书,并且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全面评估病情后、确认可耐受手术及麻醉,所有患者受伤前均能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此外,将合并有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者及精神疾病者逐一排除[2-3]。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9例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73~86岁,平均(76.9±1.3)岁;Evans分型:Ⅲa型16例、Ⅲb14例、Ⅳ型7例、Ⅴ型2例;致伤因素:摔倒伤23例、骑车摔伤6例、车祸伤10例。B组39例给予PFN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74~87岁,平均(76.8±1.4)岁;Evans分型:Ⅲa型16例、Ⅲb13例、Ⅳ型8例、Ⅴ型2例;致伤因素:摔倒伤22例、骑车摔伤7例、车祸伤10例。在各项基本资料上,两组比较基本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基于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的条件下,行改良髋关节外侧切口,完全暴露髋关节,然后切开,截骨取头,尽可能保留大、小粗骨折块以及筋膜,复位骨折块后用克氏针及钢丝行张力带固定粗隆,然后依据常规方式进行髓腔成形并植入股骨柄假体。B组患者实施PFN内固定,麻醉方式同A组,应用骨科牵引床进行骨折闭合牵引复位处理,于股骨大粗隆上端5厘米位置作一直切口,用“C”型臂X光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后,在透视引导下将导针自大粗隆顶端植入髓腔,然后进行开孔、扩髓,依次植入髓内主钉及防旋螺钉,远端将加压螺钉钉入,并钉入交锁钉2枚,然后对切口进行清洗,并逐层缝合。
1.3 判定标准
评价指标包括:①切口长度;②术中出血量;③输血量;④术后引流量;⑤术后卧床时间;⑥患肢负重时间;⑦手术时间。此外,比较两组内科并发症与置物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A组、B组比较,B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输血量更低、术后引流量更低,A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患肢负重时间更短,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内科并发症及置物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39例中,泌尿道感染1例、精神障碍1例,内科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股部外侧疼痛1例、股骨头脱位1例,置入物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B组39例患者中,泌尿道感染5例、原有内科疾病加重3例、肺部感染2例、肺栓塞1例、压疮2例,内科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髋内翻6例、肢体缩短3例、螺丝松动2例、内固定断裂1例,置物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77%。数据显示:在内科并发症与置物并发症上,A组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n=39) 11.59±2.4 484.9±113.5 196.6±61.9 84.3±11.9 5.7±1.1 15.3±2.4 80.4±14.3对照组(n=39) 7.2±1.7 123.6±65.3 162.9±54.2 66.2±9.8 32.8±9.1 26.8±3.1 82.8±13.2 t 8.498 12.683 12.492 8.782 13.691 9.568 1.69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输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卧床时间(d)患肢负重时间(d)
3 讨 论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临床研究表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高龄患者的影响诸大,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此次重点提到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内固定术两种方法治疗,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PF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输血量更低、术后引流量更低,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卧床时间更短、患肢活动时间更短早,并且在内科并发症与置入物并发症上,均显著更低。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或给予PFN内固定术治疗,各有优势;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等,合理科学地选择手术方式。
[1] 朱书涛,刘 洋,张明辉,王 晓.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4):1272-1274.
[2] 赵进喜.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6):48-51.
[3] 王 斌.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7):44-45.
本文编辑:赵小龙
R683
B
ISSN.2095-8242.2017.24.46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