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理念转换研究
2017-08-15邢政权赵忠
邢政权,赵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高校学生评教理念转换研究
邢政权,赵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建构主义是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建构主义教育评价理念倡导评价的发展性、多元性、开放性和民主性,这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和发展趋势。学生评教是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的活动,由于受管理本位,注重奖惩,重视结果等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学生评教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学生评教理念向建构主义转换是改进当前学生评教工作,提高评教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评教;建构主义;评教理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当前西方重要社会科学思潮之一,其发端于哲学和心理学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完善和系统化。它以丰厚的理论蕴含和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来思考、关注教育,以动态的、开放的视野来解读知识、人的学习与发展等问题[1]。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反对机械反映论,它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2]。教育评价中受建构主义思想影响较突出的代表人物和理论有:斯塔克(Stake)的“应答评价(Responsive evaluation)”和古贝(Guba)与林肯(Lincoln)的“第四代评估理论(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建构主义理论经过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的阐释与发展,对认识论、儿童的学习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建构主义评价理念
“理念”是个典型的哲学词汇,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3]。教育评价的理念是指贯穿教育评价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教育评价的功能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人们对教育评价的期望目标[4]。持有建构主义评价理念的人认为评价是人类思想的建构,它与某些“客观实际”的符合不是也不会成为一个终结[5]。教育评价与建构主义基本理念的结合在古贝与林肯的“第四代评估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知识和人的认识, 高扬了认识的能动性、主体性, 这不仅是难能可贵的, 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6]。这种知识观与认识论对现代教育评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建构主义评价的基本立场有:承认多重事实存在,主张多重价值观并存和以协商共同建构为主要手段[7]。在评价目的上,建构主义评价注重通过评价使参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得到发展与提高。在评价准则上强调价值多元、标准多元、评价主体多元与评价过程开放性,尊重评价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参与性和能动性。建构主义评价,简而言之是指回应-协商-共识的建构型方法论,主张在自然情境的状态下,评价者与评价利益相关者一起通过反复论辩、协商来建构一种共同认识的评价过程[7]。
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以人为本, 注重发展, 重视过程[8]。其发展趋势为:评价理念的发展性、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范围的扩展性和评价过程的形成性等[9]。这与建构主义教育评价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发展与提高,注重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尊重价值多元、标准多元,注重评价过程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评价理念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及其发展趋势,是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高校学生评教困境
学生评教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传统评价理念是以管理为本、注重奖惩、重视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评教的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较严重的弊端,使学生评教陷入困境。有研究认为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着评教结论的虚假困境、结果应用的惩治困境、最终效果的漠然困境,违背了“以评促教”的初衷[10]。本文认为目前学生评教困境主要表现有:在管理制度上深受管理主义倾向的影响,在研究模式上深受泰勒模式即行为目标模式的影响,在信息收集、分析与结果处理上深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一)评教制度的管理主义化
管理主义一词源于公共管理领域,其基本原则是“价值中立、效率中心、技术至上”,这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1]。目前,管理主义已经成为教育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因其过分追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忽略了利益相关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得评价过于强制化、统一化和标准化而受到批评。在学生评教的管理制度上,评教深受追求效率和利益的管理主义倾向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评教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在学生评教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管理主义对学生评教制度影响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教学管理者把控评教的目标、标准和评价程序以保证自己的意志和价值取向的实现,实行统一化和强制化的管理。这就造成了评教的同质化、专制化和功利化,使得学生评教成为教学管理者管理和控制教师的工具,而没有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和“教、学、管”的有效沟通平台,最终导致学生评教的低效化。
(二)评教模式的行为目标化
泰勒模式又称行为目标模式,是教育评价理论史上首例较为完整的评价模式,也是对目前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发展影响最大的教育评价模式。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确定实际发生的行为变化的程度的过程[12]。泰勒把预定的目标作为评价统一的参照系和标准,暗含着预定的目标是绝对无误的[13]。受泰勒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学生评教也是一个确定教师实际发生的教学行为与教育目标符合程度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评教的目标是预先计划的且被认定为是绝对正确的,评教即成为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与预定目标相符程度的过程。教学管理者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教师的角色为被评价者而学生只是打分者。泰勒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的固化、评价信息获取有限性和价值判断表浅化等方面[14]。这些不利影响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压制了教师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发展,也限制了评教信息的获取范围,造成价值取向单一化和表浅化。从评教效果方面来说,评教没有起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作用,反而可能造成教学过程僵化和程式化,因此这样的评教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三)评教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科学主义化
科学主义是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而且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任何现实的知识的唯一手段的信仰[15]。作为一种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对当今自然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科学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理论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矛盾、学科承诺与现实研究之间的脱离,知识论的霸权主义,方法万能论和工具理性主义[16]。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教育评价关注评价的信度,强调评价的客观性,期望达到数学实证那样的“精确”“确定”“有用”,重视量化评价方法的作用,希望从数量的分析和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提高教育评价的准确性[17]。当前学生评教从信息收集、分析与结果处理上都严重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量化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成为评教唯一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对评教信息的量化处理与分析以显示其科学性与精确性。然而,科学主义倾向的僭越,造成技术理性膨胀,忽视具体个人的存在,使人的发展标准化、程式化[17]。科学主义影响下的学生评教出现了脱离教学实际,过分推崇量化统计与分析,忽视评教的人文性,把个性和发展需求多样化的教师和学生抽象化、程式化等弊端,这也最终影响了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陷入困境中的学生评教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忽视评教的人文性,引起评教的功利化、专制化与工具化并最终导致评教有效性低,评教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为学生评教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和深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三、评教理念的转换
所谓评价理念是指对评价理论与实践具有指导性的价值观、信仰和技术等,这与库恩的科学研究的“范式”具有异曲同工之意。当一种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评价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的问题而陷入困境之际,我们就需要寻求新的理念来取代它。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出现了教学管理者管得过严过死,忽视教师与学生多元价值观念与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过分追求量化等问题。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为了改进教学评价,学生评教的理念更新才是最终起决定性的因素[18]。传统评价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评教的需求,使学生评教陷入困境,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更新评教的理念。建构主义评价理念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发展趋势,是学生评教理念更新的最佳选择。我们认为,实现高校学生评教理念向建构主义的转换与提升,最紧要的是更新对以下问题的认识。
(一)评教目的
评教目的是高校实施学生评教的基础,其贯穿于评教活动的始终,决定评教活动如何开展,采用什么方式开展,要达到什么效果等一系列内容。评教目的一般分为奖惩性评教目的和发展性评教目的。传统评价理念指导下的学生评教结果往往与教师的聘任、职位晋升和工资福利等挂钩,属于奖惩性评价。这是出于教学管理者为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与控制,强化其意志和价值取向的需求,是严重的管理本位、注重奖惩和重视结果的传统评价理念的表现。要更新学生评教的理念首先就要更新学生评教的目的。建构主义评价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使参与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得到教育与提升。因此,把学生评教目的定位为发展性评价,以促进被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多方共赢。这是把传统学生评教理念更新为建构主义学生评教理念的首要步骤。
(二)评教基本准则
评教的基本准则即是对评价活动的基本规定,包括评教参与主体、评教标准、评教方式以及结果处理与反馈等。高校评教理念在评价准则上的转换主要是要使评教的基本操作符合建构主义教育评价的基本信仰体系和行为范式。这一转换具体体现在:由管理者单一评价主体控制的评教到多元主体参与评教;由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价标准到多元化、层次化的评教标准;由单一的网上评教方式到网上评教、师生当面交流、“教、学、管”三方座谈等形式相结合的评教方式;由单纯地给出排名和施以奖惩手段到给出评教的个案评估研究报告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评教参与主体多元化
受管理本位的影响,教学管理者把控了学生评教从指标制定到结果处理与反馈的各个环节,教师被动接受评价,学生只是在管理者安排下给教师教学表现打分。因此,从评教参与主体上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只是形式上的参与,他们触及不到评教的关键环节,学生评教还是由教学管理者单一主体控制的。建构主义教育评价主张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并且这种参与不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评价的利益相关主体可以参与到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的制定,评价方式的选择,结果的处理与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决定上。学生评教向建构主义评教理念转换在参与主体上应打破教学管理者单独把控评教的局面,允许评教的利益相关者共享权力,参与到评教的制度、指标体系的建立,评教方式的选择,评教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及结果的反馈与使用等各个环节。多元主体参与评教符合建构主义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评教利益相关者表达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评教可能出现的偏差以提高评教有效性。
2.评教标准多元化、层次化
学生评教的评价标准反映了评教所遵循的价值准则,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与参照。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学生评教标准的制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等也都陷入了困境。学生评教标准一般是由教学管理者预先制定,体现的是管理者的意志,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化需求被忽视。在评教标准上,当前的学生评教多采用统一化、标准化及量化形式的指标体系,并且在内容选择上主要集中在教学素养、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学生评教标准过分追求统一化、标准化和量化从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忽略了教育教学的人文性与复杂性。建构主义理念的评价主张价值多元和价值协商与共同构建,主张评教标准的个性化、层次化与质性评价。学生评教向建构主义评价理念转换在评教标准上应该突破原来的过于统一化、量化的形式,坚持标准类型的多元化、层次化与适当的质性评价。
3.评教方式多元化
学生评教方式是评教所采用的方法和样式,它受评教的理念、研究模式和技术等的影响。传统评价理念是管理本位、注重奖惩和重视结果,受其影响学生评教在方式上显现出为管理服务,为结果服务的现象。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评教在形式上皆为指标-量化形式的网上评教,这种评教方式为教学管理者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且其结果是可视化、量化的数据,为管理者采取进一步的奖惩措施提供了依据。然而,网上评教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遮蔽了其他评教形式的价值,造成评教方式的单一化、评教信息收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最终会影响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建构主义评价理念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价值协商与共同构建,在评价形式上主要聚焦在评教利益相关者当面沟通与协商上。学生评教的方式向建构主义评价理念转换应该注重评教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采用师生当面交流、“教、学、管”三方座谈以及书面评价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的评教方式。
4.评教结果反馈以个案研究报告形式呈现
评教结果的处理与反馈是学生评教的最后环节,也是影响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学生评教的结果一般是以量化数据的形式呈现,把教师按照得分从高到低排位,得分高的予以一定的奖励,得分低的予以一定的惩罚措施。教师所得到的反馈也仅仅是简单的分数和排名,评教并不能对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较好的反馈与改进,反而为教师带来焦虑和压力。第四代评估是建构主义教育评价的代表,在结果处理上,第四代评估认为要就被评价对象形成个案研究报告以详细反馈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途径与措施,而不只是反馈最终得分与名次。学生评教向建构主义评价理念转换,在结果处理与使用上应该突破简单、随意的结果反馈方式和结果的奖惩性应用,应该就每一位接受评价的教师形成个案研究报告,详细分析教师的教学表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学生评教实践活动陷入困境,严重影响了评教功能的发挥,造成学生评教有效性低。这说明传统评价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评教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需求,不能为学生评教的健康和深入发展提供有效指导。要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学生评教改进教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就要对学生评教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而变革的前提是学生评教理念的转换。建构主义教育评价理念有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渊源,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和发展趋势,并且在具体的理论形式上有以古贝和林肯为代表的第四代评估理论。建构主义评价理念是在对传统评价理念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所面临的问题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评价理念。因此,建构主义教育评价能很好地克服传统评价理念下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把学生评教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是高校评教理念转换的方向。高校学生评教理念的转换是评教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评教理论和实践健康和深入发展的新动力。
[1]李方,刘晓玲. 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高校教学理念的转换[J]. 高教探索,2003(4):45-48.
[2]薛国凤,王亚晖.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
[3]周光迅,方建中,吴小英. 哲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 北京: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
[4]鲁武霞,黄正,陈颖,等. 基于现代教育评价理念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J]. 高校教育管理,2009(2):61-65.
[5]古贝,林肯.第四代评估[M].秦霖,蒋燕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6]桑新民. 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 全球教育展望, 2005(4): 50-55.
[7]袁东敏. 高等教育专业综合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评估方法论的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3): 45-50.
[8]王卫华.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J]. 教学与管理, 2008(06): 3-5.
[9]贾汇亮. 试论教育评价的未来发展走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2): 20-22.
[10]董泽芳,申晓辉. 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反思与价值重构[J]. 大学教育科学, 2013(2): 47-51.
[11]唐任伍,张伟群,汪珞. 管理主义行为的价值迷思及其矫正[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1): 58-62.
[12]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M ].施良方译,瞿葆奎校.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5.
[13]王永红. 美国教育文化与泰勒教育评价模式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 2011.
[14]叶显发. 泰勒模式初探——兼议当前教育评价的弊端[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2): 89-94.
[15]曹志平,邓丹云. 论科学主义的本质[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4): 11-15.
[16]王洪兰. 科学主义与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7]龚孝华. 教育评价中管理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倾向及其批判[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7): 27-29.
[18]李险峰. 学生评教的理想与现实:基于第四代评估理论的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2.
(责任编辑:周献)
Conversion of University SET Conception
XING Zhengquan, ZHAO Zho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Constructivism is an important genre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and in constructivism, educational evaluation conception, development, diversity, openness and democracy are valued, which accords with the modern educational assessment concep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SET)is to let students assess their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however, affected by administration-centered tradition, rewards- and punishment-focused policy and results-orientated appraisal, SET has failed to play its due role. Transforming the conception of SET to constructivism is a worthy discussion to reform the SET and enhance its effectiveness.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Constructivism; SET Conception
2017-01-04
国务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探索构建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05-256-380)
邢政权,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赵忠,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及高等教育管理。
G642
A
1009-1173(2017)02-0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