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新征程
2017-08-15刘培俊
◎ 刘培俊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全局高度,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统领,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以“加快教育现代化”为路径,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标准,作出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战略构想、基本问题和重大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厚植了历史背景,指引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步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判断,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宏大历史背景。
教育发展必须与时代俱进。面对新时代重大发展机遇,教育事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历史定位,找准国际地位,立足基本国情,回应主要矛盾,聚焦奋斗目标,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用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效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篇章。
二、明确了战略定位,视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科学定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自信。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置于一系列国家战略之首,强调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时代要求,赋予了历史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三、确定了事业方位,将教育置于新世纪新时代的民生之首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提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为导向,强调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开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专章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按照这样的内容安排,明确将教育发展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事业的首位。通过发展教育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育系关全民福祉。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学有所教,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教育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四、强化了基本国策,稳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20 多年前,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将“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以党和国家的意志提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高位推进和强力实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连续 5 年保持在 4% 以上,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中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这是优先发展教育的历史例证,也是教育战略摆位的世界范例。在中国步入新时代之际,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党和国家总结历史经验,对教育在国家建设中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的深刻把握;体现了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投入拉动到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内在动能从依靠资源消耗到依靠人才红利,技术进步从依靠外来进口到依靠自主原创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有为才能有位。教育要发挥全局性作用,积极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新时代战略定位:强化共识,在政策倾斜、体制设计、经费安排、资源配置和人才支持上加大教育支持力度,为实现新时代教育强国目标齐心聚力;主动作为,加快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文化繁荣兴盛、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积累人力资本。
五、确立了发展目标,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首次将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并置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体任务框架之内,为教育事业发展开启新征程——加快推进“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强国必强教,强国必先强教。教育要发挥先导性作用,超前部署,跨越发展,前置人才,厚植文化,不仅要建设教育强国,而且要通过“教育强”支撑“国家强”的强国梦想,大力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六、设定了检验标准,办好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知识奠基学生幸福,学生涉及千家万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基本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了航向,为教育改革发展设定了检验标准;这不仅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级各类教育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的行动标准,更是在新时代教育领域一切工作的评价尺度。
七、强调了指导方针,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新的历史时期,十九大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出了素质要求,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赋予时代内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要牢固树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理念,站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强盛后继有人的高度,总览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进程和阶段目标,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过硬本领和担当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培养接班人,交好接力棒。
八、树牢了根本任务,强调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十九大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任务书划定了重点章节。
教书育人,教之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发挥各个学科、各项活动和各个要求的育人功能,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坚持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持续成长的长效机制。
九、阐明了基本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和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九大类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系统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这三个重大教育基本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构成。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步入新时代,十九大作出关于教育三个基本问题的重要论述,这是谋全局、定方向、抓根本的战略思维。“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育人方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指明了素质标准;“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体制机制。此举,必将有利于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深层次改革,有利于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十、突出了核心主线,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贯穿于教育全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基本要求,将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主线贯穿于教育全局,着眼一流、紧扣内涵、强调素质、面向全体、扩大机会,提出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国教育由大变强,为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设定了路标。
公平和质量——教育强国的本质内涵。要牢牢把握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主线,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紧扣内涵品质,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模式方式,改进方法手段。工作围绕质量做,以质量牵引数量,政策围绕公平定,以公平促进效率,为 13亿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十一、强化了分类施策,明确了从幼教到终身学习的发展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中国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新时代的教育特征,回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着眼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分别提出了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教育、民办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等九大类教育的发展重点,统筹融合,精准施策,系统推进,为各级各类教育担当历史使命、聚焦教育强国目标和迈入现代化征程提供了战略指引。
因材施教,分类施策。各级各类教育要形成一盘棋发展格局,相互衔接、融合共进、统筹兼顾,着力在促进人才持续成长上定方位,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在教育体系构建上做文章,在支撑国家战略、提升经济服务能力和社会贡献水平上见实效。
十二、点明了关键保障,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统筹教育体系各要素基础上,聚焦学生权益和教师发展,突出强调“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两类关键保障;在要求政府履职基础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汇聚产业、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支持教育,这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构建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决策。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合多类资源、多方力量、多种优势,共同适应新时代、破解新矛盾、实现新目标,才能更好地在 13 亿中国人民中实现共建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地在全球 20% 左右的人口基数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增强中国教育自信,为解决人类教育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教育要有新气象,育人要有新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学思践悟,指导行动;教育系统要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在新的层次上、新的水平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确保新时代教育事业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