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古诗鉴赏中的情境创设

2017-08-15张洁体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比较法古诗李白

张洁体

一、情景创设在小学古诗鉴赏当中的重要性

情景创设主要是指在小学古诗鉴赏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有计划的创设具有丰富色彩、以形象为主的情景,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学生更好的吸收教材中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心理机能的建设速度。古诗词鉴赏中的情景创设就是将古诗词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在一起,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标。古诗鉴赏的情景创设把原有被淡化的非认知心理因素(比如说:感情、目的等)重新组建到古诗鉴赏教学当中,把小学生的感情、目的、价值观念等内容也放在古诗鉴赏教学环节当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起各式各样生动形象的古诗学习氛围,充分将古诗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够有效融入到相关的情境中去,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情景创设在小学古诗鉴赏中的应用

(一)促进学生产生古诗鉴赏的兴趣和爱好

大多数小学古诗都是用孩子的视野去了解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理解世界,用孩子的画笔去触描述世界,用孩子的生活去装扮世界……小学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或是特征,让其亲自去动手描绘一下古诗中所涉及到的场景、人物等等。

(二)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在进行小学古诗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诗人所要传递的真正情感。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思想较为单一,倘若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采用情景创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感觉,进而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从而诱发出发散的想象思维。

三、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

(一)联想教学法

联想教学法一般运用在低段的教学环节当中,该模式主要通过猜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古诗的真正内涵。联想教学法又包含两大类,一类叫做意境联想法、另一类叫做景物联想法。意境联想法主要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古诗的意境进行联想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扩增了解的广度,还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景物联想法主要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古诗所描绘的景物进行联想的方法,学生可以和自己所遇见过的类似景物进行联系。联想与语感是密不可分。夏丐尊先生曾经十分形象的描述过语感敏捷的人的内心,“赤”不仅仅代表着红色,“夜”不仅仅代表着昼的背面。“田园”也不仅仅意味着种菜的环境,“春雨”也并不意味着春天的雨滴。倘若看见“新绿”二字,便会想到希望、气魄等内容,倘若看见“落叶”二字,便会想到寂寥、落寞等意味。

(二)整合教学法

整合教学法在小学古诗教学环节中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尝试,目前已经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广泛认可。整合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比如说在小学古诗当中常出现的词汇、话语进行总结和积累,不同的词汇所蕴含的情景以及画面都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发掘出古诗的真正价值所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自身鉴赏能力的提高。所以不难发现,知识之间是密切关联的,甚至可以用不可分割来加以描述。

(三)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对照、对比,一般分成两类,求同比较法和求异比较法。求同比较法就是将相同的古诗类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求异比较法就是让学生寻找两首古诗之间的差异,一般而言就是让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差异或是同一事物所传递情感的差异。在三年级教材上册有两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与《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比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两首古诗之间的差异。《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李白,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而这首诗正是写于其25岁的时候,年轻而又洒脱的李白怀着一颗雄心壮志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参观,参观之后随着江顺流而下,在经过当时安徽当涂县梁山的时候写下这一首《望天门山》,这首诗很形象的展现了李白的天真及其丰富的想象能力。而另外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则是苏轼。当时苏轼尚未在京城为官,宋神宗即位之后,同意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极力反对变法,并上书进谏,这首诗写在杭州。虽然苏轼当时在杭州的业绩很好,然而由于官场不被重用,并没有李白当时的天真与洒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鉴赏中的情景创设是一项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教学工作,该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加强学生对古诗鉴赏的热爱。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本篇论文主要从情景创设在小学古诗鉴赏中的应用以及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猜你喜欢

比较法古诗李白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品读古诗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