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大学权利运行的影响

2017-08-15高铭铄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权力群体受众

高铭铄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的科学管理论以及组织管理理论有所不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以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理论与方式、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不过分强调权力集中、监督以及强化责任划分的方法来改善绩效,而是以在顶层管理设计中使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来提高效率为宗旨,在公共管理中嵌入相互竞争机制,以此在服务的质量上得到实质性提高,主张以市场需求或客户需求为引导来改善最终的行政绩效。管理部门的只能是掌舵而非划桨。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顶层设计中应该制定规则而不是执行规则,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把管理和操作严格分开,政府只制定规则而不是执行规则。如此便可使政府缩小规模同时降低成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除去政府主体以外,还有应有相应的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公共部门以及民间自行组织的第三部门和私人机构。政府作为管理主体是多元化的组织者、协调者,是管理主体的核心。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促进转型

在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中,它的权力运行基础是科层制,但是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则不同,它的理论基础是私人部门管理和经济学,这是一种以市场逻辑为基础的决策和管理理论。这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有很重要的影响,政府不再是只管发号施令的官僚机构,他们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企业家”与“顾客”的关系,政府最大的任务就是满足民众的需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府的转型。

(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在新世纪到来后,政府必然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而大学作为政府最为看重并大力扶持的社会机构,必然会随着政府的改革而进行一定的转变。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来,大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堡垒”直到今天都没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大学的改革进程十分的缓慢,新时期的大幅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下滑,就业越来越困难,这些因素使得民众对大学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政府的改革形势和民众的诉求都迫使大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去行政化”就是民众对大学改革的集中回应。当前大学的行政权力被滥用,学术权力受到严重的挤压,但是单纯的提升学术权力并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新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为大学改革走出以前的误区产生很大的积极意义,例如新公共管理学的授权分权、开放竞争以及多主体参与管理等理论。

(三)高等教育理念转变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为“牧羊犬”理念,它对学生是一种监督、控制,甚至是不信任。学生对教师过于崇拜,从潜意识不敢提出对教师的质疑。而且大部分高校行政人员对上级部门和直属领导百依百顺,而对真正需要服务的学生群体却冷漠至极,甚至成为“学生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从企业角度来说,受众群体通过支付费用来购买和换取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就需要高校建立以受众群体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时关注受众群体需求,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服务只能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备职能之一,这一职能必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所以,未来高等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如果高校自身不具备为考生和受众群体服务的理念,办学行为不彰显为受众群体服务的风范,那将难以真正对受众群体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在新公共管理的视角下,高校教师要能够迎合当今大学生素质结构的特点,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群体成长、成才的需求。如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的指导过程没有心理压力。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公共管理的出现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很大冲击和影响,从管理学生向迎合学生、影响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的观念进行转变。

二、现代大学权利运行的特征

以新的公共管理学为理论指导,顺应政府的改革潮流,对大学的发展路径和整体走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促进大学的合理的权力体系的形成,使大学能够符合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重塑在民众心中的信任。

(一)独立自主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特征就是全能型和统制型。政府的职能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作用,对于大学来说,政府既是它的举办和管理者,同时也是大学办学好坏的唯一评估者,大学和政府被仅仅的牵扯在一起,存在着严重的依附关系。大学没有获得自主性,大学的自主管理和政府的管理成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的流行,使政府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万能的,政府不应该对社会的各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和辖制,应该适度的放开手,使得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让大学进行自治,是大学无论是在社会场域还是在权力场域都能够获得主动性和自主性。大学能够根据时代要求制定自己的改革目标。大学要在政府的权力撤离地带,担负起责任,加强学校的决策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二)多元平等参与

在大学中,知识的传播、应用以及创造时期主要的活动,围绕着这些活动存在着众多的群体,他们与大学的发展兴旺紧密相关,这就形成了许多的利益相关者。大学要想获得成员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在大学这个场所中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畅通渠道。除了一些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外,还要使其他的利益主体获得一定的权力,进而形成一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分享权力、共同决策的局面。

(三)开放互动

大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现代的交流的方便快捷,它已经不可能像清朝时期那样“闭关锁国”的“象牙塔”,它现在是一个多元权力主体共存、交互交织的场所,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它的权力体系是开放的。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大学与社会的交往与互动体现出一种价值观的转变,克服了公共组织的固有弊端。它并不是简单的注重权力的平衡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的满足和协调利益主体的期望,继而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学生、家长以及企业等团体是服务性的关系,后者是学校的客户,同时也是学校体系的重要评价者。

(四)灵活多样

大学属于公共部门,因此大学的内部活动受到的限制和规范相对较多,其管理行为缺乏一些自主性和独立性。一些公职人员的晋升与奖励往往不能由供职单位自行决策,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而且工资的涨幅还需要国家的立法机关决策实施。因而造成大学的激励手段有限,灵活性不足。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更加注重对职员的业绩测评,人员的聘用和福利激励更加的方便,借鉴了私企的管理风格和方法,促进大学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并且使大学对外界的适应与调适能力增强,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氛围,进而使大学的服务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强。

三、结语

西方新公共管理变革给我们带来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启示,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新公共管理的主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目前的总体教育行政体制正处在发展中,因此借鉴西方该领域的经验和教训就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新公共管理虽然有它的特点,也有它的弊端,我们要以实际角度出发,立足现状,扬其长避其短,在坚持自身发展特色的同时,结合发展规律,在现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将我国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权力群体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