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2017-08-15黄文
黄 文
一、目前高校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就业指导模式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自我国提出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创新是创业的根本前提,而创业又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所以,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来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革新的必然需求。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源的重要途径,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速飙升,直到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27万人,相比13年又高出28万人。然而,在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的同时,毕业后学生待业人数也同期增长,相比以往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重起来。所以,想要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就必须做到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切实认识到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创新能力对社会和学生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对创新创业能力做出深入分析,把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当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继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优秀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未来获得更好发展打好扎实基础。
二、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两个考核标准分析
(一)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创新创业意识
思想决定人的行为,因此想要学生毕业后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首先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地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自身具有创新性、耐久性、自觉主动性等特征。尤其在自觉主动性方面这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的一种品质,这要求学生自身应具备良好的独立自主能力,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勇于开拓,勇敢面对过程中的每个难题和挑战,同时也能够具备自己独到见解和看法,独立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简单的讲就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具体表现,是具体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讲高校学生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包含下述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认知能力。详细分为自我认知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市场环境认知力;第二,良好的专业能力。具体分为组织能力、积极思考及决策、团队协作、运营管理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第三;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与人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将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当成工作核心的全新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起多维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结构当中通常是由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组成,但在将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当成工作核心全新就业指导模式的要求下,应建立起多维立体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要求在体系当中不但要有以往的课程,还应新增创新和创业指导相关类别的课程,还应将该类课程做为学生的必修课并切实开展落实。以此为前提,实现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和专业理论技术课程的完美融合,同时在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座谈会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好衔接与融合等手段,努力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立体化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二)为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去多接触、多观察、多思考,持续观察和实践并进行总结和反思,继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成长和提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重点就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就必须为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切实的去经历和体会,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树立起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为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主要包含学校内部与学校外部两部分。在学校之内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主要应把重点放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专业技能比赛等。
(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讲解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落实,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顺利实施。所以,对于将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当成工作核心的全新就业指导模式来说,就更加的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兼备的高素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但是在目前的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当中,很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却严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具体就业指导工作中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错误。所以,学校可以通过拓宽指导教师来源,邀请那些自身具备丰富社会工作岗位实践经验同时还具备一定讲解能力的社会成功人士来做为本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还可以鼓励本校的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去社会企业当中实训进行实践工作,继而不断丰富自身实践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