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实行管理创新
2017-08-15周姬媛
周姬媛
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主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入资金、提供管理服务,可为社会人群免费提供图书文化服务。而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水平,能直接反映出国家的文化发展情况。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图书馆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为满足读者对科学信息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转变以往管理的理念,实行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创新,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图书文化服务的质量,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价值。
一、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概述
公共图书馆,主要经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支持,可为人们提供免费阅读的公共场所。客观来讲,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在于保存人类文化的遗产,传递信息、开发资源等。我国公共图书馆经国家举办,为人们提供服务,按照行政区划分并合理设置,受政府各级文化部门管理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地区图书馆、市图书馆、乡图书馆、县图书馆,以及社区和少儿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将文献信息服务作为主要的手段,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以此加强人们的文化水平。
因为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人群,为没有门槛学习的地方,能够实行终身教育。所以,公共图书馆的经济发展,会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构成直接的影响。将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加大公共图书馆的竞争力,进而促使公共图书馆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科学知识创新的重要性
(一)可提高公共图书馆竞争的实力
当前,信息环境的良性竞争下,使得图书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为此需将知识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和探索,以研发出更多高质量、可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产品,以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实力。
(二)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的内容为:文献、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等。为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应做好上述内容的完善工作。做好知识的创新工作,对于图书馆内部管理、外部竞争管理均非常有利,管理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知识创新在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环节的运用。因为这样不但能提高服务的价值,并能加强整体的效益。
(三)可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图书馆读者需求、信息需求,均比较特殊。所以,只有做到知识创新,才可结合读者的兴趣、喜好,制定有针对性的资源服务、信息服务,创设个体化的信息环境。为此,管理人员应结合读者的信息需求,主动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并结合患者需求进行改变,采取动态方式提供读者需要的信息。
三、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管理观念创新的方法
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部分,管理的观念容易受到较多因素所影响,如社会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化技术也获得快速发展,并被应用到公共图书馆中。这时,公共图书馆工作方法、服务模式、技术、设备等,均发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引发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现代技术间的矛盾。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研发文献资源,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而传统服务模式,会对新技术使用构成直接的影响,促使新技术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效应。此外,社会环境的改变对于公共图书馆构成的影响也非常大,为此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图书馆生存需求、读者对科学信息的需求、发展需求等进行不断的完善。
(1)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下,将分散、封闭的管理理念,向系统化、网络信息化的方向转变。(2)多元化管理理念,主要为经单一的文化功能——文化、教育、情报等多功能的方向发展。(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4)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推动优秀人才配置体系的良好发展。(5)正确树立自我发展的理念,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6)开放创新观念,经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水平。(7)科学决策观念,主要需做好法制建设工作,加强战略管理。
(二)管理机制创新的方法
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均促使我国社会向全球一体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受到较大的冲击。可以想象未来公共图书馆系统,将会在一个大系统下,和社会信息体系相联系,而这种体系能够保障人们获得信息的权利。为实现一体化和开放性转变的管理效果,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应结合自身的优点,寻求适合的发展空间。如:构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建立全国性集中管理的机构,对公共图书馆实行系统规划、布局、协调,并做好图书馆和其他行业关系的协调工作,以便充分发挥这种管理模式的作用,使其对网络化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建设、布局等统一管理、规划、指导,从而达到宏观管理的目的,进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结语
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对于其自身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此,应改变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观念,树立管理创新理念,经完善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行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