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现象

2017-08-15陈双玉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译员宗教信仰口译

陈双玉

一、前言

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积累、筛选出来的智慧,语言在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无论对于哪一种语言来说,都是蕴含着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的。所谓口译,也就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一个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也主要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工作。当然,口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一个交流活动的桥梁,更是两种文化之间“走出去,引进来”的桥梁。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口译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要就要求了口译员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更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的意识和跨语言跨文化的能力,从而做到在口译的过程中所传达的信息精准有效,提高口译的质量。

二、口译与文化

语言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的,它也是与文化相互依存。口译必不可少地与跨文化相互联系,因此口译更不是一个个体,更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一种类似代码转换的活动,它是一个在进行语言交流传递的过程中的文化交流的活动。接收、解码、记忆、编码以及表达是口译的五个主要的步骤。口译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记忆,记忆的质量如何又直接受着接受与理解的质量的影响。在口译的过程中,译员要注意主动并快速地理解、分解源语言并进行一个简单的逻辑梳理。从另一方面来说,译员只有更多地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更迅速地进行口译工作,从而也能使听者听起来更加方便。所以译员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素养和能力。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跨文化意识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口译的错误出现,导致信息的缺失或是片面化,从而影响了整个交流的活动,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若想保证口译工作的质量,译员努力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

三、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现象

(一)思维模式

在文化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西方的专家学者发现,人们本身的思考习惯是没有差别的,其文化背景导致了他们思考对象产生了差别。然而,还有另外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人们思维模式存在差异。中英文国家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必然能够体现出双方国家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的差异。像是大多数西方人一般都会选择直截了当的讲话方式,而众所周知,中国人在表达上就比较含蓄,善于使用隐喻、委婉等方式;西方人也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体现,而中国人更注重综合意识的表达。因此,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必须要了解双方的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

(二)文化意象

文化意向与其自身的属性及其所被赋予的意义有关,另外民族和文化也直接影响了文化意向的内涵。由于东西方的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双方所受的教育也不同,即便是同一种事物,可能在两个国家也代表着完全相反的意义。像是“dog”这一英语单词,在西方国家中,它是人类忠实的好朋友,往往代表着“忠诚、善良、友爱”等含义,但是“狗”这一意象在中国往往会与一些负面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像是中国有很多含有“狗”的词语,如:走狗、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等,这些都是贬义词,给人不好的感觉。

(三)历史典故

无论是英语国家,还是中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必定都积淀了一定的典故,这些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凝结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明,往往令人回味无穷,甚至是醍醐灌顶。希腊还有罗马神话以及《圣经》中的内容往往都是英语中的典故来源。比如在《圣经》中,Adam亚当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男人,他并不是由女人所生的,因此身上是没有肚脐的,辨认起来十分简单,所以英语中常说的“not know somebody from Adam”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根本不认识某人”。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口译活动中不了解这些语言背后的历史典故就很可能在口译中出洋相,令双方都比较尴尬,所以译员一定要多多了解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

(四)宗教信仰

西方国家的文化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也占有着重要地位的元素就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与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比较敏感的一个话题。所以在英语口译中肯定会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宗教信仰,在西方的宗教信仰中有很多代表性的元素以及禁忌的话题,因此在英语口译中,译员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地拓展自己对于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的了解,当然还要将中西方的宗教信仰进行一个对比,考虑到西方与东方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的差异,尽量求同存异,避免在口译中出现错误或者是尴尬等问题。

猜你喜欢

译员宗教信仰口译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信仰的力量”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大学生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