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批评
2017-08-14张立佳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国的近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对流行音乐各个阶段进行了评论,尤其是当下流行音乐进行了批评,对以后流行音乐及其艺人表达了希望与寄托。
关键词:近代 流行音乐 批评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西方流行乐中的嘻哈、R&B、RAP等风格,这在我们而言,开启这一先河的是台湾歌手周杰伦。然而,我国在1949年—1979年三十年间是没有流行音乐的,但这一时期港台和上海等地的流行音乐却持续地发展着。因此我写这篇文章,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梳理和研究。
一、我国现代音乐的分类及其1979年前的发展
我国的当代音乐一般分为三类:美声、民族、通俗,该个分法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在第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前提出的。其中流行音乐就在通俗音乐范畴之中。
在西方侵略中国的清末民初,我国现代歌曲创作开始了,这场战争不单带来苦难,还带来了文化交流。我国初期出现了一些现代歌曲,主要是自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开始创作的。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卖布谣》等作品,都在现代创作歌曲出现占有一席地位,是当时涌现出来的佳作。
抗战爆发前到1049年成立,我国开始出现流行音乐,代表人物黎锦晖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流行音乐—《毛毛雨》。该时期出现的“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的标志。但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流行音乐发展缓慢。
从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间,内地是没有流行音乐的。但这一时期,港台和上海地区的流行音乐却没有停止发展,在粉碎了“四人帮”后,流行音乐才又转回了内地。邓丽君的录音带最早传入内地,但都被禁止播放;应用流行唱法的程琳曾三次封杀;苏小明因《军港之夜》,也受到严厉的批评。
二、1979年以后流行音乐的发展
1979年,港台歌曲开始流传到内地,出现了轻音乐和音乐茶座。随着盒式录音机向内地的走私,大众开始接受这一唱法,而大众音乐文化格局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我国内地流行乐坛兴起是在1979年,第一盒流行音乐卡带—《蔷薇处处开》的面世。次年,李谷一老师的《乡恋》与“革命歌曲”的“高,快,响,硬”不同,《乡恋》的“软” 以及第一次尝试了探戈节奏加上一点小调式唱法使它很快就盛行内地。此时,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流行歌曲传播最重要平台,《乡恋》重上春晚与一些港台歌手参加春晚,这让流行音乐风靡一时。
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通俗唱法”被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设立,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孔雀杯”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中也设置了该唱法。同年,张艾嘉和罗大佑的关于世界和平的演唱会,主题曲《明天会更好》更是脍炙人口,而且诞生了一首原创标志性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这支公益歌曲共由100多位歌手参唱,至今望其项背。
此时内地出现了一支新力量——摇滚乐。正史上,崔健的《一无所有》标志着内地摇滚的诞生。虽然1980年的西方老摇滚乐队“万李马王”是中国内地摇滚的先驱。但中国内地摇滚乐成就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是崔健。
二十世纪末期,周杰伦打破了中国流行音乐长久固步不前的状态,他将R&B提升到中国流行乐主流高度,而且他也将RAP这种音乐形式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并熟知学习。周杰伦的中国风融入了许多戏曲与民族元素,歌词主要以弘扬中国文化。其创作思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词曲原创人在华语音乐界的空间,这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印下永久的烙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流行音乐的需求越来愈大,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式被歌手创作出来,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能朗朗上口的音乐——网络音乐。其实对于音乐的欣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或者每一类人对音乐的要求和欣赏水平是不一样的,网络音乐满足的是大部分人的需求。网络音乐严格来说没有太多的音乐内涵和成份在里边,歌曲的编配也较简单,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大多跟爱情有关,使人听几遍就能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但是却不能轻忽的是网络音乐丰富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弥补了空白。
三、对当代流行音乐的评价
虽然我国的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发展期间有一段时间被禁止,但总体发展趋势是积极乐观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当代音乐已经脱离了音乐本真审美的作用。
在现在这样一个音乐形式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出名,如何让听众一下子记住作品,而那些能安安静静用心做音乐的人越来越少了。例如最近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我的滑板鞋》,这首歌曲听起来效果像是用伴奏软件简单设计自动生成,因为歌曲从頭至尾节拍错位,整首歌除了“我的滑板鞋”和“摩擦摩擦”两个地方能够体现出歌曲高潮,其他部分相当混沌。但这样的音乐却真的火了,或许因为人们听多了音乐对位,行文工整的音乐,需要这种很乱的节奏以满足生活的无趣。但我认为,做音乐还是需要认真的态度,热爱音乐就要尊重音乐,起码要保证音乐的工整性这一特性。
流行音乐不单单是一种夸诞快餐,还是审美艺术,当经过时间的洗礼与沉淀,优秀的流行音乐必将成为艺术经典流传下去。希望更多的流行歌手保持最初热爱音乐的心,放逐功名利禄,静心创作,用最真挚的情感去谱写动人乐谱,去追求音乐本真带给人们的美,追求最高的音乐殿堂。
参考文献
[1] 张燚.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3年3月.
[2] 丁旭.浅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价值维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5月.
作者简介:张立佳,河北大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