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施工联系测量方法
2017-08-14王波
王波
摘 要:在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地铁隧道施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联系测量作为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一种主要的测量方法,可以将地面上高程以及点的位置及时传送到地下,通过采用这种测量方法从而在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本文以我国的地铁隧道为例,主要对隧道施工中采用的联系测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地铁 联系测量 地下隧道 测量方法 分析
前言
由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联系测量方法能够将地上高程相关点的位置及时传送到地下,因此可以简化地下施工的流程,有关工作人员发现,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在确保工期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了我国地铁隧道施工的持续发展。
1、隧道施工中联系测量方法的具体内容
联系测量是我国目前地铁隧道施工中使用的一种全机械的施工方法,是暗挖施工相关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可以使用盾构机进行地中推进,有助于提前做好安全防范,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地铁隧道工作是由一侧竖井向另一侧竖井掘进的,因此需要控制好线路横,纵,竖这三个方向的误差[1],其中在横向贯通中出现的误差对整个工作质量的影响最大,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地铁隧道施工的主要任务,因此有关的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做好地下控制测量设计工作,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确保掘进工作的贯通精度,在设计图纸以及工程设计标准范围内,控制好多次测量数据之间的误差。
为了确保地铁隧道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性,施工人员一定要在施工活动进行前充分考虑实际施工条件,光照问题等多种因素[2],最大限度的提升控制點的测量精度。例如某地铁隧道的施工人员将地面的控制网及时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即首级网和二级导线网,其中首级网具有点数少,工期短,费用低,精度高等优势,因此它目前在我国地铁隧道地面控制的测量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工程概况的分析
该地铁隧道位于我国某市,该地铁全长为6.898双延米,其中的GDK36+987.549到GDK36+287的全长为4709.54延米盾构区间内,地铁隧道的暗挖段总长761.203双延米,明挖段全长394.663双延米,其中设有车站1座,总长327米,它为地下三层岛式的站台。
3、隧道施工中联系测量方法的相关研究
3.1平面式的联系测量
有关人员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积极做好利用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的几何定向测量方法来对平面进行合理的控制[3]。联系三角形的定向测量方法主要是使用三根钢丝来实现对坐标以及方位的实时传递。在具体施工环节需要工作人员悬挂好三根钢丝,在平面上,使钢丝绳和井上,井下观测台等组成2个直三角形。如图1所示为三角形定向测量的示意图,作为参考。
在定向测量的布设环节要保证三角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三点五倍,然而O2,O3也不能距离测量仪器太近,在三角形中,a角不得大于2度,同时钢丝绳的末端要及时悬挂垂球,从而有效避免因为钢丝绳晃动从而影响定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将垂球悬挂在油桶内[4],同时要保证垂球不得和油桶发生接触。在观测过程中,井上,井下等连接角一定要达到三角形联系测量设计工作的相关要求,使用两台专用测量仪器,测量要求8测回,在此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归零观测,确保三角形的最大角和最小角的差值小于等于8,正镜和倒镜的差值为小于等于十二,归零差要小于等于五。在此项工作进行中,要求正倒镜侧边要求为各六次,同时确保观测结果平均值的比较差不得大于5毫米。采用贴反射片的方式进行联系三角形的边长测量工作,并采取对边的形式来进行边长测量,独立测量四次,每次测量数据的比较差为小于等于五毫米,并在侧边环节要充分考虑考虑井上和井下温度值,进而计算边长并进行改正。
以上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将相关测量数据分成两组,同时每组数据还包括一个井上方位,四个连接角,五条边长[5]。在三角形的解算环节,某工作人员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闭合差条件,并使用简单的平差来进行计算,从而顺利得到井下方位和井下控制点所对应的坐标,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另一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方位和坐标值,并将其结果和第一组的相关数据进行验核。
在每次独立的定向测量相关工作中,有关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其方位角的较差小于等于十二,同时还要保证点位较差小于等于25毫米。
在几何定向测量的同时,需要对井下的控制导线做出相应的复核,由于井下施工导线的精度较低,边长较短,因此可以将井下导线的控制工作当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并及时对边长较长的导线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此项工作需要在几何定向大力配合的前提下,和导线的复核同步进行,重新计算其导线点,同时将定向测量环节得到的方位及时传送到地铁隧道的测量台,以便于有关工作人员及时对施工导线偏差进行修正。在观测过程中必须采取强制对中的方式,同时对井下测量的放样时间和测量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使员工可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测量。
3.2传递测量
这里所说的传递测量指的是,将地面坐标相关系统高程及时传递到地铁地下隧道,基坑中高程井点,高程起算点[6]。通过利用高程的加密控制点,同时采用钢尺悬吊方式来进行传递测量,从而将地面坐标高程传递到地板的水准点。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提前悬吊好钢尺,并确保两台水准仪能同时读数,在检定过的钢尺上悬吊与其质量相同的重锤,这样做有助于将地上高程及时传递到基坑底板的固定点。相关操作人员在高程传递的过程中,应该保证独立观测次数最少为三次,每次测响的仪器高度,三次测量的地上,地下的高程点高差的比较值不得大于4毫米,并取最后结果平均值再加上钢尺的尺长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有关的工作人员通过采用联系测量法从而得出井下的坐标以及方位,并采用多种方式,从而不仅确保了联系测量相关结果的精确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所以说,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及时采用联系测量法不但可以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还可以积极的推动我国地铁隧道施工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波.地铁隧道施工联系测量方法[J]. 黑龙江科学, 2015(1):52-53.
[2]卿海岚.地铁隧道施工联系测量方法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6):25-25.
[3]张洪语.地铁隧道联系测量的工程实践[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17):26-26.
[4]赵小平.地铁暗挖隧道联系测量方案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7):
21-21.
[5]靳羽西, 纪万坤.浅谈地铁隧道联系测量[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15):29-29.
[6]马秀华.探析盾构法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测量技术与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2):
00153-0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