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要以民意为核心
2017-08-14郑旸
郑旸
[关键词]民生新闻;民意;核心
随着新闻本位和受众本位意识的确立,民生新闻在电视媒体中找到了自己的春天。民生新闻因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众多民生新闻节目的成功,使民生新闻成为传媒界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民生新闻?业界对此有不同的理解。笔者以为,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电视民生新闻无论其表现形式多么五彩缤纷,其所以成功,根本的核心在于节目的民本取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
一、平民视角:媒体与百姓的位置重排
节目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决定了节目的内容,节目的表现视角又是实现节目价值的重要因素。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记者的镜头主要对准谁?新闻的主角是谁?媒体与百姓的位置如何摆放?平民视角不仅是指节目的平民姿态,而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与百姓心灵相通,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龙视都市频道《新闻夜航》节目扩版后提出"民生视角,本色表达"的口号,其中的"民生视角"已明确反映了民生新闻对待观众的诚挚态度,平民视角成了节目传播者、制作者的基本路径。《新闻夜航》早期提出的一个新闻选材标准——“关心市民的、市民关心的”可作为民生视角的最好注解。所谓"关心市民的"是指新闻报道必须有利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能真正服务于市民;“市民关心的”则指报道的新闻应是广大市民关注的、感兴趣的事情。
传统的新闻节目存在一种不良倾向——传播者报道什么、怎样报道都以自己的立场出发,以自己的眼光想当然地看问题。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仰视”,镜头不厌其烦地对准领導,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导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总是隔着一道鸿沟。二是“俯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时,经常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甚至是鄙夷的态度。节目中媒体与百姓处在两个不同层次的平台。镜头里的主角是领导多、群众少,赞美多、批评少,会议多、现场少,说教多、事实少。节目中百姓出镜少、百姓发言少、百姓真心话少。传播视角的偏离和传受关系的错位导致传授之间缺少交流、缺少认同感。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倡导一种传授之间的“平视”,有利于摆正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新闻夜航》栏目的定位"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哈尔滨没有距离",这种媒体与观众"零距离"理念是平民视角的生动比喻。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首先要求摆正记者的位置。要让市民看清楚自己所生存的城市,电视新闻就必须先放下“无冕之王”的架子,让流动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人做镜头的主角,以他们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环境。
二、民生内容:言百姓事,说百姓话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央视《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新闻学者时统宇评价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当年央视《东方时空》中‘生活空间的栏目语犹如石破天惊,给中国电视以永恒的亮色,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中国电视传播的基本定位,在中国电视现代化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平民意识和人间真情构成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成为观众的新视点,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体验使得中国电视屏幕上洋溢着真诚和温馨”。“百姓自己的故事”应是民生新闻的基本内容定位。民生内容是电视民生新闻最厚重的部分。电视传播什么、反映什么,老百姓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全都得靠内容体现。电视民生新闻的民生内容应是“言百姓事,说百姓话”,“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着重反映与百姓生命、生存、生活和生计息息相关的内容,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都可以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唯一要坚持的是,这些内容是与百姓息息相关且为他们所关注的。民生内容最忌讳的是空洞的说教和脱离实际的吹嘘,最崇尚的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源于群众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民生内容与平民视角是相互关联的,记者的镜头对准哪,哪里就成了节目传播的内容。《都市一时间》中“百姓说话”和央视“生活空间”中的主要内容都是普通百姓自己的故事。河南电视台《民生大参考》节目以满足公民的衣、食、住、行这四大条件为前提,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达到生活的自由为目的,选取与百姓生活和生存紧密相关的消费信心、就职谋职、物价变动、社会保障、健康状况教育学习、劳动权利、财产权利等内容作为传播的重点。《南京零距离》以当天发生的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政经新闻、事件新闻、百姓投诉、实用资讯等作为主要传播内容,深受市民欢迎。
三、人文叙事:本色表达,传受互动
电视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广泛采用人文叙事手法,注重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民生新闻以民本理念为基本诉求,人文叙事方式是民本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文叙事手法的基本要素是: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参与性。
人文叙事要体现亲和力,摈弃传播者过多的主观说教。记者在节目中如同观众的“眼睛”,成为一个忠实的事件记录者,将事件的本来面目通过镜头向观众如实地、鲜活地展现,解说词退居到次要位置。《新闻夜航》的“百姓说话”这一点上值得称道。该节目的主角是普通市民,被采访对象在节目中尽情诉说,没有艰生冷僻的词汇,大量同期声和原生态的"市井化语言"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产生了心理上的亲近感。
民生新闻是新闻传播"三贴近"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新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必须特别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新闻学者周小普指出"媒体要注意把握创新的‘度,把握好‘平民化与‘媚俗化的界线"。
新闻媒体只有心怀精品意识,既树立市场观念又满足受众需求才能做出既叫座又叫好的民生新闻。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