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科技创新战略为何不可持续

2017-08-14孙宁华

人民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战略人才科技

孙宁华

【摘要】美国的科技创新领先全球,但这不全是美国人的功劳,而是全世界科技精英联合创造的成果。如果把美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和美国的人才战略联系起来考察,可以发现全球人才争夺对美国科技创新战略带来的挑战,以及美国科技创新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关键词】美国科技 创新 战略 【中图分类号】F1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软实力的根本依托在于人才

美国科技创新战略路线图,是从全球范围内吸引高智商的科技创新人才汇集于美国,在基础学科和众多科研领域领先全球,并依托高效率的产学研体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获取超额利润供美国国民分享。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知识外溢和技术引领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通过这种途径,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科技创新—价值创造—利益分享的创造链条。当然,美国是链主,得到最大的利益。

美国凭借发达的资本市场、雄厚的军事实力、领先的科学技术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软实力的根本依托在于人才。美国的人才并非全来自本国,而是来自世界各地。从20世纪初期,美国就利用优良的科研环境和高额的福利报酬吸引世界各地的科技专家到美国工作,先后引进了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2000多名科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看到了人才在未来社会的决定性作用,他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把德国数千名军工专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带到美国。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优秀的专业人才,可以不考虑其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优先进入美国。美国利用颁发工作签证,引进大量的优秀工作人员到美国工作。据统计,美国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38%出生在外国。2003年,美国59%的工程学博士学位授予了外国留学生。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外来人才占22%,诺贝尔奖获得者有35%在外国出生。美国还利用奖学金吸引各国留学生,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25%的外国留学生在学成后留在美国定居。正如《人才战争》所揭示的那样,欧洲流失的人才让美国率先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实现了宇航员登陆月球;而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人才帮助缔造了美国的高科技中心——硅谷。

美国科技创新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从人才视角考察,可以发现美国科技创新战略的不可持续性。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世界上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永久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荷兰依靠发达的航海技术曾经称雄世界,英国因為工业革命而成为“日不落帝国”,然而,对某种技术的垄断本身,就可能成为进一步技术革新的障碍。大量陈旧的制造业设备的存在,人们对曾经给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的技术的熟悉和眷念,已经成型的行政体制和市场渠道等,会加剧技术演化中的路径依赖,这是使得“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美国目前依然是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最多的国家,但是,它的地位并不是十分稳固的。美国的移民法已经不能满足其国内变化了的经济需求,对过去成功的依赖而形成的官僚主义做法和签证数量的减少,明显限制了人才流入,使得不少企业只能迁往国外实施本地化经营。美国政府和智库已经有人在呼吁此事。相反,目前知识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却对最新的技术变革充满热情和期待。它们没有那么多包袱,可以直接进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最前沿,直接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因此,美国的科技垄断地位将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挑战。

第二,大国博弈与高端人才争夺。世界各国已经逐步认识到优秀人才对未来国力的决定作用。大国博弈的主要内容演变为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留住本国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例如在德国,2001年以前,非德裔移民不能取得德国国籍,也不能定居德国或持有双重国籍。面对劳动力的快速萎缩和信息技术、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德国开始给科学家、企业高管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颁发永久居留签证,并且对企业家和工程师开放了移民政策。英国在2008年通过了企业家签证,准许投资额达20万英镑的公司创始人在英国居住3年。2011年以来,英国对企业家签证更加开放,准许有较大成长潜力的企业家以5万英镑投资额到英国创业。那些能够在3年内提供10个就业位置或获取500万英镑收益的企业家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企业家移民、投资者移民及其它高技能人才移民是英国政府全球人才争夺的主要措施。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增加了对所需的技术移民的永久居留签证数量,各国移民政策也变得更加人性化。

随着欧洲各国相继采取人才争夺政策,美国从欧洲吸纳人才的比例急剧下降,转而将吸纳人才的目标转向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从亚洲吸引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所占的比重最大,约为49%。这其中来自印度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最多,其次是来自中国的。然而,近年来印度和中国也加入了全球人才竞争行列。印度国民英语普及程度高,软件外包业富有竞争优势,正在打造软件超级大国。中国在传统制造业、航空航天、量子通信、石墨烯等产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中国和印度经济的起飞,科研条件的改善,再加上科技人员的祖国情怀,人才从美国向中国和印度回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将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

中国需要实施开放的创新人才战略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直面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大国博弈。中国需要有全方位的、基于人才的科技创新战略,从留学生政策、移民政策、吸引企业家和投资者移民等多方面的制度安排,广纳全球英才,充实人才储备。

当今国际经济进入了要素的国际流动取代产品的国际流动阶段,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可以依靠要素的国际流动在本国制造。这样一来,进口战略将逐步转向以进口要素(尤其是创新要素)替代进口产品的阶段。过去经济发展基本上是资本推动的,其他如技术和管理等发展要素基本上是跟着资本走,因此要通过引进外资来利用其他国际资源(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现在发展的重点转向科技创新,各种创新要素是跟着人才走的。因此,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通过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来利用其他国际创新要素。

在中国经济起飞阶段,采取模仿创新的战略是正确的,但在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后,尤其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就需要将自主创新摆在优先位置,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投资的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以人才为依托,不仅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更需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因此,转向创新驱动,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未来,中国需摒弃传统的低成本发展战略。低成本战略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作为比较优势。这对于发展中的小国可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创新驱动的大国就不再适用了。低廉的薪酬只能吸引低素质劳动力,只有高昂的薪酬才能吸引到高端人才,才能创造高科技和新产业的奇迹。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需要实施开放的创新人才战略。人才是未来大国竞争的战略资源,如果我国科研环境、工作待遇不如发达国家,我们怎能吸引到国际高端人才?在人才引进上,我国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还要在人才的价值发挥、权益保障上给予更多的重视,为优秀人才提供更为宽松的科学研究平台和条件。此外,建设针对高端人才的跨国猎头公司是一项急需的工作。

(作者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辉耀:《人才战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

②黄一凡、蓝建中:《全球人才争夺战正在升级》,《经济参考报》,2012年8月23日。

责编/张寒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战略人才科技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科技在线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