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
2017-08-14李仕红
李仕红
【摘要】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吸收了《体态律动说》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节奏是第一位的说法,把音乐和动作结合起来,创建了奥尔夫的教育体系。节奏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的生命,不同的节奏所要表达的音乐风格是不同的。本文通过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来试着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和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幼儿;节奏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它将动作、舞蹈和言语联系在一起,强调人们必须自己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中节奏为大,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去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但是培养和训练节奏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幼儿阶段也是节奏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在思维发展上并不成熟,因此,需要老师循循善诱,通过一些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和富有情趣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
一、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引导
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节奏无处不在,如学校的上课铃声和下课铃声、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优美音乐以及平时弹奏的音乐等,都可以作为幼儿感知音乐和熟悉节奏的训练。再如,要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去观察小动物,学习它们的叫声,也可以去感受风雨雷电的声音,让幼儿来模仿,用肢体动作或者借助乐器来表达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节奏,进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二、用“声势”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打响指和拍手的“声势”练习
这两种节奏练习都可以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如果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可以放一些音乐和儿歌,然后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情节,配合拍手等节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有利于幼儿跟着一起练习,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使他们更容易掌握节奏感。
(二)跺脚和拍腿的练习
人们可以通过身体去感受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身体可以跟着一起律动。由于专业的图谱枯燥且不够形象,幼儿阶段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专业的图谱,教师若仅使用图谱进行教学,不仅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也不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将图谱形象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教授儿歌《数鸭子》时,把各个音符用比较形象的小動物来表示,不同的节奏用拍腿和跺脚来表达,孩子们可能就会更感兴趣,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试着去理解图谱,还可以加强幼儿身体协调性的练习。
(三)多种动作一起配合练习
用肢体动作来展示和学习节奏是比较适合幼儿的一种方式,可以在拍节奏的时候结合节奏谱,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声势练习,如既可以老师打节奏,让幼儿不看谱跟着老师做,也可以让幼儿去看谱,但是在节奏谱绘制时用小动物或者水果、玩具等来表示,这样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用语言让幼儿感受节奏
语言和节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有着非常生动的节奏,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节奏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目的地用节奏带领幼儿去读儿歌和童谣,把不同的字、不同的发音组合在一起,用不同的节奏读出来。带节奏的朗诵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节奏感,也有利于幼儿记忆儿歌和童谣,幼儿还可以在朗读中模仿老师的音调、节奏和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快地掌握有节奏的朗诵。
四、借助乐器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在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教学中,奥尔夫有自己的乐器,它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为了适应幼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较难集中等特点,广泛地使用了奥尔夫乐器,让他们通过乐器演奏来增强注意力,这样既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在幼儿教学中最容易入门的乐器就是打击乐器,比较常见的如三角铁、铃鼓,通过敲打来发出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幼儿用乐器敲击他们熟悉的儿歌节奏,也可以即兴发挥,让幼儿自己敲击自己喜欢的节奏,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骊骊.关于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
实践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
民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