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缺失成因及对策探析

2017-08-14袁丹林

决策探索 2017年14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大学生

袁丹林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造成被害人重伤甚至是死亡的事件也不在少数。在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同时,让我们也不禁反思是什么使得校园中的学子变得如此凶残暴戾,使得本该是一方净土的象牙塔成为了血腥的修罗场?这反映了目前有些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缺少尊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使其更好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了解人生意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成因;对策

“生命伦理教育在于协助自然人成为一个有‘知性与 ‘人性的社会人, ‘知性是指有知识, ‘人性是指珍视自我、体恤他人、关心社会。生命伦理教育的核心,就是要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并充分挖掘生命的价值,发挥出生命的光辉。”从马加爵、药家鑫到林森浩,大学校园暴力等伤害生命事件接连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如草芥,如此低贱?又是什么让接受良好教育,本该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学生,越过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成为社会的阻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本文将从主观和客观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一、生命伦理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他们要求独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但是之前经常性的依赖和经济依附性又使他们一时难以完全独立。这种内心矛盾使他们处于情感的波涛之中,当他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时,便会引发内心的失衡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所处阶段,情绪和情感体验丰富、深刻,但是情感活动比较动荡,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使得他们的心理体验面临着闭锁性与开放性、情感与理智、自尊与自卑、理想与现实等诸多矛盾和冲突。”大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易使他们做事冲动,易急躁,缺乏对事物理智的分析和探讨,遇到事情极易产生过激行为,对自身、他人甚至社会造成危害。

(二)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与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和父母教育理念有着很大联系。一般来说,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他们性格大多外向,对待困难、危机有着良好的心态,待人接物热情,也很少与同学产生摩擦,即便产生问题,也能和同学进行良好沟通从而解决问题。然而那些生活在家庭关系比较淡漠的大学生,则较难与人亲近,看待事物比较消极,表现在对生命的态度上也比较消极,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2.学校因素。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当下人们接受教育所关注和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享受以及生命意义的提升,而在于高分之后带来的物质享受。人们追求着“高分—好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人生目标,但这种功利化追求也必然会导致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忽视,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欣赏。其次,学校对生命伦理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大学,虽然有开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有关生命伦理教育的课程,但是却没有针对全校学生开设专门必修课程,而且相关课程开设较少,课时安排也不太合理。

3.社会因素。随着计算机、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海量信息中所包含的一些暴力内容也在无形中对人们产生影响。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对犯罪的概念模糊以及犯罪意识淡薄。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暴力文化氛围中的人对于生命的感知、认识和情感也会变得麻木不仁,在他们的头脑中,暴力意识会慢慢模糊其生命意识。把网络世界这种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带入到现实生活,会对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是生命伦理教育的主要渠道

1.开设专门的生命伦理教育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而不能仅仅是强硬地灌输。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将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生命是鲜活的,生命伦理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更应该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如在大学校园开展一些系列讲座、演讲活动等,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内化生命伦理教育,并将其外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

(二)家庭教育是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热爱生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基础性、渗透性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塑造热爱生命的形象,使孩子对生命形成科学的认识。同时,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与孩子贴心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实际和内心需求,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三)社会教育是生命伦理教育的主要方法

1.政府加强引导,营造敬畏生命的社会氛围。首先,政府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法律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纽带,良好的法律会给人以安全感,会营造一种安定氛围,为生命伦理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在社会开展相关生命伦理教育活动,将其与社会组织教育、社区教育、法制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深入到社会各项工作中去,使大学生在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社会大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可以借助网络、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加大对社会人员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从而扩大教育范围。

2.营造良好的生命伦理教育网络环境。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面对繁杂信息,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合理使用网络信息,对网络信息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建立网络责任机制和网络监管机制,对媒体及大众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同时,要有效过滤各种不良信息,使大学生接触健康向上,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以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三、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生命伦理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自身所处时期,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生命伦理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现代一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缺乏足够的敬畏和尊重,对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一种合力,针对大学生实际状况,对大学生开展系统、层次的生命伦理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魁.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

原因及对策探析——基于“药家鑫事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6).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中國人民出版社,2010:121.

[3]李翠新.试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

薄的原因及对策[J].青年探索,2006(3).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