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民声 用真心换真情
2017-08-14袁野
袁野
“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省级平安农场……创业农场这一项项荣誉,浸透着场长薛成所带领的团队改革创新的不懈努力和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决心。
薛成的工作理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
这几年,创业农场的变化,让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实惠。
薛场长说:“关乎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资金再困难,民生投入不能减。”他说到做到,创业农场一件件惠及民生的项目和工程付诸实施……
群众呼吁的,就是农场极力解决的
创业农场中央大街路两边的树木老化,遇到大风极易折断伤人,并且树高已经超过20多米,超过了六楼的高度,把街道两旁的楼房遮挡的严严实实,密不透光。而且路灯光线微弱,在树荫遮挡下,夜晚的农场中央大街就更加暗淡。尤其是中央大街路两旁的人行路,已经破损,给夜晚休闲健身的人们造成极大不便,连续多年职代会职工代表都呼吁农场给予治理。薛成场长2015年接任创业农场场长后,带领党政一班人把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作为农场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解决。他说:“老百姓最期待解决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大事。”2016年春季,农场组织有关部门对农场中央大街开始重新建设,铺人行道、更换路灯、将遮挡楼房光照的路两旁杨树、柳树截头断干,回填黑土种植绿篱,两个多月、多个部门起早贪黑的辛勤努力,中央大街一下变了样:青石板的人行道重新铺好了、崭新的路灯立起来了,被截头断干的树木齐刷刷排列两行,鳞次栉比的高楼展现在中央大街两旁,中央大街一下“透亮了”。整洁的道路、崭新的路灯、整齐的绿化带,让过往居民感受到了城镇公共服务提升的巨大变化。住在中央大街路两旁的居民屋子阳光普照,百姓心里也舒坦了。很多居民说:“我在这楼房住了7、8年了,天天见不到阳光,这回屋里终于亮堂了,心里也亮堂了。”
中央大街路两旁老百姓多年最关心的光照问题、道路问题解决了,农场又安排人力物力为其他街道更换了老化线路、照明设施,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电路、灯罩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农场对育才路及学府路两条道路两侧路灯数量不够,损毁较重的实际情况,加大投入,进行了更换,保证了师生和家长的出行方便。
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创业农场党政领导一班人达成的共识。今年农场在提升城镇绿化、美化工程上下功夫,新引进花苗10万余株,宿根花卉3.8万株,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苗、浇水、施肥,培育管护等常态化管理;组织人力400余次,拉运绿化黑土380立方米,栽植红瑞木1980余株,绣线菊2920株,紫丁香2000余株,金老梅1080株,栽植乔木云杉1300余株,杨树500余株,建设了场区到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景观;美化、绿化了管理区公路两侧沟台、公路沿线、绿色城堡防护林、土地整理项目、铁路风景线等,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98%,使生态式的现代化园林式城镇更加宜居、秀美、靓丽。
如今的创业农场街道宽敞明亮,职工群众居住的小区内,绿草茵茵、花团锦簇、修剪的各种绿化造型、各种果树、景观树,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城市公园之中。夏季的小区凉亭中、树荫下、广场上,休憩的人们跳舞、唱歌、打牌、健身的人们随处可见。水上公园,彩灯五彩斑斓,小桥流水,木船白帆,音乐喷泉。夏日更是农场人纳凉、散步、拍照的最佳休闲娱乐场所,人们尽情沐浴在农场美丽的环境中。
百姓关心的,就是农场关注的
前几年,创业农场投资550万元新建了一座自来水处理厂,新打了3眼100米深的水井,实现了自来水的三级过滤,并配备了专业的饮用水自动化设备,使饮水安全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为使居民饮用水更加健康,农场卫生科建立了全面水质监测制度,从出厂水到终端水实行不定期抽样检测,还为供水站工作人员办理了健康证,不定期对他们进行职业体检。由于自来水外围管道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距今已有30余年,并且老管道为白色尼龙管,老化特别严重,跑冒滴漏现象经常发生,而且水垢也特别多,有的地方水垢厚度已经达到一厘米。水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今年,创业农场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把供水管网和水损改善作为民生重点,从单一的解决供水问题开始向保证“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保证率”等多项指标达标转变,共投资近百万元对全场饮用水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对自来水旧管道进行更换、全方位清洗快滤池、自来水分户供应、自来水安装水表等项目,总改造4016米,确保水质达标使农场居民喝上纯净水。
居民肖玉琴在创业农场生活已经有20多年了。从手压井到自来水,她见证了创业农场居民饮用水的变化。自从农场今年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以后,令她高兴的是,以往壶里常有的水垢不见了,水也变得更甘甜了。
饮用水安全了,农场把科学排污工程纳上议事日程,过去农场排污是自然流淌,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不匹配,不仅污染环境,还对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今年,农场投资2400万元采用cast技术对城镇排污进行集中处理,排污工程总建筑面积1738.18平方米,日处理污水量2000m3/d,排污工程的现代化,有效提升了城镇公共服务档次和品位。
百姓需求的,就是农场全力去做的
创业农场完成了24个作业站整体搬迁后,把城镇实行“网格化”管理,以五个居委会为单位划分五大网格,形成了社区党工委书记负责社区、支部书记负责小区、支部委员负责居民的生产生活区、党小组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的五级责任体系。农场将提供全程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头戏,整合各种资源,开展一站式服务,力争让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在基层社区就能得到基本解决和科学疏导。一站式服务内容,涵盖了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政服务、就业培训指导、物业接待、维稳调节等服务窗口,每个窗口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计生服务、日间照料服务申报、法律咨询和普及等20多项服务内容,将社区打造成居民安心、放心、舒心的港湾,农场通过开展党群组织、警务、物业、医疗、计划生育、社保、文化、教育、稳定、安全“十进社区”活动,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把社区打造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为居民提供精准贴心服务,是农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最大目标。为方便群众办事,社区采用“错时”工作法,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社区工作人员把入户走访调研作为常态化工作,每个支部一本民情日记,及时记录走访中居民遇到的问题并尽力帮助解决。同时,农场将“一老一小”及其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农场在社区建设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室、音体活动室、图书室、4D电影院、书画室、瑜伽室供大家休闲娱乐。考虑农场一线种植户较多,学生放学早,家里没有大人有安全隐患,农场在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小课桌”,有专人安排学生写作业、练习书法、绘画等科目,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让家长们安心在一线生产种地。
农场在抓社区公共服务的同时,把提高职工群众文明素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宣传栏、板报、电视、LED屏幕等方式对公民道德规范和文明守则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文明氛围。以开展多种活动为载体,如“读书活动周”、“文明礼仪大讲堂”、“文明楼道”评比、邻居节等,引领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推进志愿者服务,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日间照料”“康复服务”等助老服务公益事业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标兵”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感召力,让搬迁居民顺利完成向新市民的转变。
在践行“两学一做”活动中,农场发挥社区21个党小组的作用,在每月5日党员固定活动日这天,组织开展义务为老人理发、量血压、帮贫扶弱等服务活动。小组内每名党员分别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困难党员等分类结成帮扶对子,填写对接表,并按期填写帮扶写实表,了解幫扶效果。同时农场把社区有活动能力的党员与辖区内无活动能力党员、弱势群体结成对子,社区170多名党建网格员深入辖区与居民“零距离”接触,居民遇到什么事,不用找农场,直接找所居住地党小组长和党员就行,能及时帮忙解决的他们都会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他们会及时反映给社区及相关部门,也会给予妥善解决。“没想到,我们把市场楼、阳光小区等楼体墙皮有随时脱落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报告给社区后,物业、城建部门联合很快解决了墙体脱落问题。”这是社区居民王大爷对笔者说得一句话。农场在社区推行为民代办服务,设立党员代办员,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代办证明、代办缴费、代购物品等服务。今年75岁的社区居民秦秀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常年打针吃药,不能长时间走路,当社区得知她要为山东的老儿子办理未领养证明等手续时,社区工作人员二话没说就帮她把材料办好了。秦大娘告诉笔者,社区工作人员看她岁数这么大了,楼上楼下跑也不方便,就帮她到农场机关办理了相关审批手续,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她心里暖暖的。“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看望我,陪我聊天,帮我解决生活难题,让我这八旬老人感到家的温暖和幸福。”这是日前马殿义老大爷对笔者说得一句话。马殿义,是抗美援朝老兵,今年已85岁高龄,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到他家,及时掌握老人的生活和身体情况,陪老人聊家长,为老人量血压,帮老人干家务,每逢过节志愿者都会来家看望他,让老人感受到农场大家庭的温暖。
上半年,农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10余次,累计受益人数3200余人,真正让辖区内弱势群体感受到党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创业农场党政班子追求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务实效果,用真心换真情,在心灵上贴近群众,把精力放在基层、排忧解难,忙到群众心坎上,以真情付出温暖群众,一系列便民利民为民的举措,贴心暖心真心的服务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了。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农场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