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作共赢理念推动 世界和平发展
2017-08-14昝廷全
昝廷全
儒家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始终是中国经济和平发展的底色。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和世界不断系统化的过程。合作共赢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未来关系的基调。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升华而得到的逻辑结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
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歷史原胚。任何一个社会都可以划分为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五个基本构成部分。这五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此决定了社会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例如,只有生产系统的技术信息发生突变,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再如,思想文化为经济分配制度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基础,政治层次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经济层次的结构性反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主要涉及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短期看,经济发展主要与当期经济政策有关。但从长期来看,思想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儒家文化占据中国传统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将近二千年,自然也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道德和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联系起来,从此成为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大传统。自汉朝以后,中国政治文化把家庭、社会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统统看作是道德之延伸。从此,修身成为了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所有其他文明所不具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经典,这种以“修身”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传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和平基因”。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君子和而不同”。由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然可以避免引起冲突,或者说不会主动制造冲突,这自然包含了相互尊重的成分。“君子和而不同”可以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这正是进行市场交换的基础。市场交换的前提就是存在差异,交换双方相互拥有对方需要而其自身又不具有的东西。交换就是合作,而且是承认差异的合作。“君子和而不同”思想的核心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去合作、去交换,而不是去强迫对方、改变对方,甚至采用武力去掠夺对方拥有的东西。因此,以这种思想为底色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自然是“和平崛起”。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君子和而不同”也可以看作是“各司其职”系统原则的远古模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传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重要思想来源。贫穷的时候,“独善其身”,不给别人、不给社会找麻烦,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就是不产生“负外部性”。在“达”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而是要兼顾“天下”,即产生经济学意义上的“正外部性”。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反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实际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GDP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为处理世界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始终是中国经济和平发展的底色。中国经济发展的“和平基因”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密切相关,根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平天下”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价值实现。“天下”概念在中国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天下”概念的思想核心就是“天下无外”。
用系统经济学的语言来讲,整个人类都属于一个大系统,自然也就存在某种共同利益。而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大系统,形成了一个多方、多层次的复杂因果关系网络,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与国家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所形成的世界共同利益越来越多。许多世界性的问题只能在世界层次和世界尺度上才能解决,譬如,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等,都需要不同的主权国家携起手来,共同商议、共同应对。现如今,中国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显然为相关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和世界不断系统化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为起点,典型的表现为“三来一补”。通过“三来一补”,充分发挥了中国的劳动力优势,释放人口红利,既发展了经济,又解决了人口就业。与此同时,“三来一补”也给国外的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提升了他们的福利水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正在从单向的资金与技术的输入国开始向国外输出技术与资金,真正实现了良性的双向流动,使得中国与世界越来越系统化、一体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因为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能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合作可以把蛋糕做大,这对各方都会有利。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合作共赢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未来关系的基调。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升华而得到的逻辑结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全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委员会副理事长)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李祥峰